当前位置:北京文艺2024年12月10日期 第06版:信息
重大主题电影创作的新景观与新经验
本报讯 日前,“坊间对话”第36期:“重大主题电影创作的新景观与新经验”,邀请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胡智锋担任学术主持,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研究员张卫,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二级研究员、《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皇甫宜川,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副会长赵宁宇,就重大主题电影创作的新景观、新经验等话题展开对谈。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赖洪波出席活动。
大家认为,近年来重大主题电影呈现出 “离观众越来越近”的新面貌。《1921》《长津湖》《志愿军》三部曲以及“我和我的”系列电影等作品,不仅利用新兴数字技术手段,令视听表现焕然一新,还将宏大叙事与个人情感相结合,故事峰回路转、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鲜明,具有极强的审美吸引力。此外以普通人的视角切入历史事件,是近年来重大主题影片创作的一大突破。当前创作者更加关注历史背景下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体现个体奋斗折射出的时代精神,塑造英雄伟人丰富立体的形象,让观众更有代入感,更易共情。当前重大主题电影创作方向并非简单地“向上看”,而是要“向下看”。仅是理清历史事件脉络、熟读相关决议文件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紧紧抓住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寻找发现能够代表人民的典型形象,挖掘出饱满立体的人性内涵,才能与观众达成共鸣,和时代同频共振。
此次活动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评协、北京电影家协会承办。
(北京评协 供稿)
大家认为,近年来重大主题电影呈现出 “离观众越来越近”的新面貌。《1921》《长津湖》《志愿军》三部曲以及“我和我的”系列电影等作品,不仅利用新兴数字技术手段,令视听表现焕然一新,还将宏大叙事与个人情感相结合,故事峰回路转、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鲜明,具有极强的审美吸引力。此外以普通人的视角切入历史事件,是近年来重大主题影片创作的一大突破。当前创作者更加关注历史背景下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体现个体奋斗折射出的时代精神,塑造英雄伟人丰富立体的形象,让观众更有代入感,更易共情。当前重大主题电影创作方向并非简单地“向上看”,而是要“向下看”。仅是理清历史事件脉络、熟读相关决议文件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紧紧抓住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寻找发现能够代表人民的典型形象,挖掘出饱满立体的人性内涵,才能与观众达成共鸣,和时代同频共振。
此次活动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评协、北京电影家协会承办。
(北京评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