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题
下一版>
<上一版
思想伟力引领首都文艺勇攀高峰
■ 马新明(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上接4版)家国际知名图书馆;在多国知名学府和机构开展“世界阅读北京”文学沙龙,举办3届“北京国际文学院院长创新交流会”;组织优秀作家赴英国、德国、法国、土耳其等国家开展文学交流,文艺工作者赴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展现中华文明深厚底蕴和旺盛生命力,传播中国人文精神和文化追求。加大“请进来”力度,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北京影偶艺术周、北京国际高清舞台艺术影像周、世界灯光师大会、俄罗斯当代青年美术展等活动,深化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汇聚文艺+科技产业融合高地。文化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北京市实施“文艺+”战略,推动文艺和科技、旅游、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有力释放创新文化与文化创新的巨大能量,不断催生新业态。在文艺体验中充分融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科技,打造精彩纷呈的文化新产品、消费新场景。探索文学创作实践,以童话 《星鱼》为原型创作的全景VR歌曲MV点击量达10亿次;推动“后冬奥”衍生IP《我的名字叫啊吨》舞台剧、童话《星鱼》影偶剧等创作演出,彰显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魅力。开心麻花“沉浸式演艺会客厅”、泡泡玛特文创IP、天宁1号东方艺空间、天桥艺术中心新空间剧场、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培育沉浸式、互动式消费演出新业态,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文化产业园亦如雨后春笋竞相涌现,首钢文化产业园、奥林匹克公园、798现代艺术区、潘家园文玩城、宋庄艺术小镇、台湖演艺小镇、琉璃厂文化街、怀柔影都、地坛公园图书节、音乐产业园、通州三座文化新地标……丰富多彩精品荟萃的文化艺术地标和活动吸引着观众纷纷前来参观,有力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用心用情,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首都文艺工作者牢记使命,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出一系列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作品。 创演百姓喜爱的文艺作品。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剧中人”,也是“剧作者”。北京市2019年起着力推进“回天”主题文艺创作,首都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响应,文学、戏剧、摄影、音乐、舞蹈、曲艺、电影、电视等8个文艺门类的数百人次艺术家深入回天地区,开展“蹲点式”采风,展现变迁中的北京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创作推出相声剧《依然美丽》、话剧《喜相逢》、小品《办公室的故事》、“蝶变·回天”系列摄影展、情景视觉舞蹈《幸福家园》、短片《我的北京我的家》等作品,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笔端,刻画最美人物,收获了居民们的掌声、笑声和热泪,赢得广泛好评。 文艺活动惠及广大群众。连续举办多年的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新时代首都美术展、新人新作美术书法展、北京舞蹈大赛、北京青年相声节、“兰亭杯”中小学书法大赛、北京大学生魔术交流大会等品牌活动,为首都文艺队伍提供强大后备力量,吸引众多观众和文艺爱好者到场观看。2022年正式启幕的老舍剧场每年登台近百场精品剧目、舞台演出、艺术电影和各艺术门类主题展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艺惠民促进乡村振兴。实施“新时代山乡巨变计划”,围绕北京市“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组织百名作家进百村,以优秀文学作品滋养乡村文明、记录乡村发展、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文艺赋能乡村振兴,通过拍写画唱说等,挖掘非遗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促进产业发展,提升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治理。围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开展文艺志愿服务,精心组织“文化下乡”“送欢乐下基层”“文化进万家”等惠民活动。北京多个文艺志愿项目获得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表彰。筑基垒台,铸就首都文艺人才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北京市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为人才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10年来,北京市文联艺术家会员从17681名增加到25468名,增长44%,首都文艺生力军呈现梯队合理、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新格局。北京市文联所属13个文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共计146人,其中88人是全国文艺家协会理事,21人担任全国文艺家协会主席、副主席。首都艺术家以高尚的操守、良好的形象、优秀的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赞誉。 完善创作扶持政策。实施“孵化与扶持相衔接、深扎采风作保障、奖励制度作支持”的创作服务机制,编制 《北京市文联推动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中长期规划》,每年发布《文艺创作选题指南》;建立文学创作奖励制度,实施“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奖励扶持计划”,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先后扶持700余个项目,实现申报、扶持、孵化、推介一体式服务,赋能文艺创作;优化创作服务机制,构建“大文学”格局,整合北京作协、老舍文学院、北京文学期刊中心内部资源,加强与中图公司、北京出版集团、北师大密切合作,形成“北京作家日”“十月文学月”“文学京彩季”等系列文学品牌活动,营造良好的北京文学生态。 提升专业凝聚水平。打造“北京文艺论坛”“坊间对话”“艺苑沙龙”等学术品牌,强化文艺人才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建立高校文艺评论联盟,建实签约作家、评论家、特约评论家、合同制作家等机制,聚合骨干创作评论力量,充分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首都文艺家以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文艺园地百花竞放,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 健全优化服务平台。建设“北京文艺家服务平台”系统,实施会员全链条、网络化服务管理格局,形成文联、协会主席团、智库专家等顶尖文艺家的头部方阵,文联理事、协会理事等中青年文艺骨干的中坚方阵,青年会员等文艺新秀的新生方阵。北京市文联建设“大戏看北京”创作孵化平台,对青年文艺人才开展阶梯式培养和跟踪式孵化,实施“名师带徒”计划,开展针对性精准培养,推动文艺新秀向中坚骨干转化,优化完善文艺队伍梯次化建设、文艺人才专业化培养等机制模式。 重视宣传推介人才。为知名艺术家制作纪录片《文化记忆》、系列人物访谈片《艺脉相承》,北京电影人纪录片《北京影人》,为文艺家树碑立传。为中青年文艺家制作视频短片 《我是谁》《艺分钟》《只此文脉》《创作听TA说》等,鼓励他们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做到讲品位、重艺德。攀登高峰,谱写大国首都文艺新篇章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文艺繁荣迎来了新的春天。我们要团结引领首都文艺工作者志存高远,勇攀文艺高峰,用心用情用功用力,创作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为时代抒写,为人民放歌,不负伟大时代,不负人民的重托。 立足当下,回溯过去,谋划未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安排,为首都文艺改革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动能。 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和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在北京市文联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肯定首都文艺取得的成绩,明确了今后五年首都文艺的使命任务,提出“伟大的时代要有伟大的作品”的殷切期望。首都文联文艺工作者备受振奋、备受鼓舞,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擘画未来,北京市文联将从六个方面着力引领推动首都文艺高质量发展:一是政治引领。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最重要政治任务,着力推动学习教育深化、内化、转化,研究阐释体系化、学理化,理论宣传艺术化、大众化,形成生动实践、结出硕果。二是精品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融入首都发展、创新扶持机制、深度融合联动,打造具有国际视野、专业水准、首都气派的精品力作,书写伟大梦想、伟大事业、伟大时代,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三是人才引领。完善采风创作、教育培训、展演展示、评奖推优、职称评审等服务平台,全方位全链条打造具有时代性、代表性和示范性的首都文艺人才新高地,不断壮大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队伍。四是需求引领。始终坚持文化为民,积极探索新时代首都文艺惠民服务和志愿服务新路径,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擦亮“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五是行业引领。充分发挥文联在行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统筹文艺资源,加强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建实“文艺家之家”,营造风清气正的创作氛围,推动首都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六是党建引领。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党的建设推动文艺文联组织建设,筑牢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文艺队伍。同时,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团结凝聚首都文艺工作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充分展示中国优秀文化的魅力。 精神如炬,信念如磐;岁月如歌,江山如画。首都文艺文联工作将在新的起点上,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在北京丰厚的文化土壤、深沉的历史脉动、活跃的文化生活所创造的大舞台上挥毫泼墨,绘就属于新时代文艺色彩斑斓、恢宏阔大的壮丽蓝图,为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贡献力量。 (转载自《中国艺术报》)
20241030
网页版阅读
FLASH阅读
20240925
20240902
20240802
2024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