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文艺2024年10月30日期 第06版:信息
艺术介入乡土文化 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本报讯 日前,文艺评论系列学术对谈活动——“文艺与乡土的多维碰撞:艺术介入下的城乡共生”在北京市文联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担任学术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悦笛,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炯,以及艺术乡建实践者、北京怀柔井邻艺术社区创始人石晶参与对谈。
与会者认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所在,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灵魂。艺术介入参与地方创生是一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的乡建方式,文化产业在乡村的落地、艺术家的乡村创作活动、艺术传播改写乡村形象等建设形式不断涌现,凸显了文艺对于乡村建设和地方再造发挥的重要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经验探索。文化是从长久的生活习惯中沉淀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认同,是一种在地的自豪感、凝聚力,文化能让乡村走得更远。当下的乡村可以很当代、很艺术,艺术不仅能够赋能乡村产业促进经济发展,而且对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具有独特价值,艺术乡建同中国传统乡土情怀相融合,有利于培育村民的主体性、内生性,助力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的关键和重点是产业振兴,创造出更多就业机会,为农村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创造,内核是表达,可以通过挖掘乡村资源禀赋,开展体验式旅游活动,激活乡土本色,实现环境营造和品牌营销,从而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在乡村人口大幅减少的背景下,城镇化应关注乡村自身的现代化发展,保护传统乡村结构,吸引青年人返乡。乡村的现代化发展应该与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协调,保持乡土特色和民俗文化多样性。
(北京评协 供稿)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担任学术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悦笛,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炯,以及艺术乡建实践者、北京怀柔井邻艺术社区创始人石晶参与对谈。
与会者认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所在,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灵魂。艺术介入参与地方创生是一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的乡建方式,文化产业在乡村的落地、艺术家的乡村创作活动、艺术传播改写乡村形象等建设形式不断涌现,凸显了文艺对于乡村建设和地方再造发挥的重要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经验探索。文化是从长久的生活习惯中沉淀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认同,是一种在地的自豪感、凝聚力,文化能让乡村走得更远。当下的乡村可以很当代、很艺术,艺术不仅能够赋能乡村产业促进经济发展,而且对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具有独特价值,艺术乡建同中国传统乡土情怀相融合,有利于培育村民的主体性、内生性,助力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的关键和重点是产业振兴,创造出更多就业机会,为农村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创造,内核是表达,可以通过挖掘乡村资源禀赋,开展体验式旅游活动,激活乡土本色,实现环境营造和品牌营销,从而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在乡村人口大幅减少的背景下,城镇化应关注乡村自身的现代化发展,保护传统乡村结构,吸引青年人返乡。乡村的现代化发展应该与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协调,保持乡土特色和民俗文化多样性。
(北京评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