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20250117期 第版:

当前位置:北京文艺2024年08月02日期 第06版:信息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对谈活动举办

本报讯 (记者 张学炳)7月30
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市文艺研究与网络文艺发展中心、北京作家协会承办的“创造百年中国文学历史叙述的新范型——《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对谈活动在市文联举行。
  此次对谈邀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担任主讲人,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孟繁华担任与谈人,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辽宁省作协副主席贺绍俊担任学术主持人。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赖洪波,市文联副主席马国颖参加活动。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由谢冕、孟繁华主编,1998年首次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2017年、2023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两次再版发行,在文学界产生极大反响。参加写作的包括谢冕、钱理群、洪子诚、孟繁华等专家学者,力图通过12个代表性年份把百年中国文学呈现出来。
  谢冕先生表示,书系的写作是开放式的、自由的,自己选题目、选事件,主编不说话,大家都在兢兢业业地写。12本书的写作就是作者对某一年代、某一时段的想法的鲜活表达,12本书统整了100多年中国文学走过的历程。贺绍俊把书系的书写方式称作 “手风琴式”的写作,喻为伸缩自如,认为书系选了12个有代表性的年份,把前后勾连起来,是一种很有创意的写法。12位作者风格不一,却能在展现自己个性的同时统一于主题之下;也能在关注具体细节的同时,挖掘细节后面的历史脉络,把文学文本和时代进程很好地勾连起来。
  孟繁华讲述了写作者如何用 “把20世纪的文学打通”的观念把各部分统一起来。谢冕先生列举蔡其矫《祈求》中的诗句“我祈求爱情不受讥笑,跌倒有人扶持”,认为:“文学也好,诗歌也好,让我们记住太要紧了,我们记住阿Q、狂人、原野……这就是有分量的艺术。一个好的文学家应该站在时代的潮头,关心周围,关心自己以外的人们的苦难和快乐,应该给作品增加一些分量,有一种承担。好的作品最需要的是分量、是境界、是胸怀。”
  贺绍俊认为文学要给我们提供形象,形象要承载着一种伟大的理想,这样我们记得一些形象,我们从形象中间获取一种精神的力量,这就是文学应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