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文艺2024年08月02日期 第05版:信息
“大家小课”分享诗歌创作经验
本报讯 近日,“文学京彩季·大家小课”诗歌单元圆满落幕。该活动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作家协会承办,先后邀请诗人、清华大学教授西渡,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大学研究员臧棣,诗人、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西川进行专题授课,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了诗歌创作的经验和理念。130余名文学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现场参与活动。其中两期活动进行了线上直播,观看人数56万余人次。活动由北京作协驻会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周敏主持。
“大家小课”第1期邀请西渡主讲,主题为“浅谈诗歌写作的语言问题”。西渡从诗歌的性质谈起,认为诗歌是以情感的方式来使用语言,是不可更改的语言形式,任何一个字的改动都可能造成诗歌原有情味的损失。他寄语年轻的诗歌创作者,强调“写作是一种工作,不是神灵附体”,“每首诗都只体现了创作所形成的一种状态,它几乎永远可以重作和修改”。
第2期,臧棣以“诗和身边的事物”为题展开授课。他认为,对日常事物的书写非常重要,要用足够的事物来支撑充沛的情感,把诗人对存在的深刻洞察、对重大问题的价值判断,代入到细节的褶皱里面,这样才能避免空洞化的表达,让诗歌内容变得充实而有意蕴。
第3期,西川以“诗的问与答”为题展开授课。他从古典诗歌谈起,指出要深入到历史现场去研究诗人、研究诗歌。对于诗歌写作者,他突出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指出每个人的才华是自身无法决定的,但是我们可以做的就是阅读,如果我们视野不够,说多少东西都是别人说过一百遍的东西;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视野,对文学的看法就会不一样。
(北京作协 供稿)
“大家小课”第1期邀请西渡主讲,主题为“浅谈诗歌写作的语言问题”。西渡从诗歌的性质谈起,认为诗歌是以情感的方式来使用语言,是不可更改的语言形式,任何一个字的改动都可能造成诗歌原有情味的损失。他寄语年轻的诗歌创作者,强调“写作是一种工作,不是神灵附体”,“每首诗都只体现了创作所形成的一种状态,它几乎永远可以重作和修改”。
第2期,臧棣以“诗和身边的事物”为题展开授课。他认为,对日常事物的书写非常重要,要用足够的事物来支撑充沛的情感,把诗人对存在的深刻洞察、对重大问题的价值判断,代入到细节的褶皱里面,这样才能避免空洞化的表达,让诗歌内容变得充实而有意蕴。
第3期,西川以“诗的问与答”为题展开授课。他从古典诗歌谈起,指出要深入到历史现场去研究诗人、研究诗歌。对于诗歌写作者,他突出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指出每个人的才华是自身无法决定的,但是我们可以做的就是阅读,如果我们视野不够,说多少东西都是别人说过一百遍的东西;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视野,对文学的看法就会不一样。
(北京作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