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20250117期 第版:

当前位置:北京文艺2024年08月02日期 第03版:信息

全国首段AI题材相声亮相曲艺创演周

本报讯 近期,北京市文联首次推出“北京的声音”曲艺创演周活动,旨在通过以演促创的方式,推动曲艺的传承和发展。
  创演周在北京劝业场举办了3场演出活动,通过留住北京时调、滑稽大鼓这样濒临失传的曲种,结合人工智能赋能曲艺创作,打造包含单弦、京韵、梅花、琴书、时调等曲种的10个新作品。此外,创演周还以 “京味文化的新内涵与曲艺发展的新途径”为题,开展了讲座与艺术沙龙。
  创演周由市文联主办、北京曲艺家协会承办、北京大栅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协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赖洪波出席活动并致开幕词。
  演出总策划、北京曲协主席李伟建介绍了曲韵雅集《北京的声音》创作幕后故事。由AI人工智能自动作曲系统生成的原曲版本,又经苏帅文、白子豪、陈彦锟等人进行创意加工、重新配器,由祁夏竹、路晨演唱,终于呈现出这版好听有味儿的《北京的声音》。由单弦演员刘禹选取琵琶名曲《十面埋伏》,借鉴评弹的表演形式,并和AI人工智能作曲合作,创造出全新曲牌“AI夜息香”亮相单弦岔曲《十面埋伏》。
  创演节目还有由苏帅文创作、王文磊表演的京东大鼓《晨钟暮鼓》,洪宗义表演的北京琴书《北京城》,由李娜、樊博表演的梅花大鼓与昆曲融合的梅花大鼓《桃花扇》,应宁以说唱结合的形式表演的滑稽大鼓《茶馆》。
  鼓曲表演中,由青年曲艺作家回想创作,李伟建、刘伟表演的全国首段AI题材相声《AI来了》,演绎人工智能时代新生活新感受。
  由北京曲艺杂家崔琦作词、“三弦王子”马小祥作曲,老艺术家王晓莉和4名青年演员载歌载舞表演的北京时调 《串门儿》,将濒临失传的非遗曲种搬上舞台。 (北京曲协 供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