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20250117期 第版:

当前位置:北京文艺2024年08月02日期 第02版:信息

京津冀作家研讨“网络文学的文化根基”

第七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网络文学创作评论分论坛举办

本报讯 近日,第七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网络文学创作评论分论坛在京举办。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何弘,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电影局局长霍志静,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市文联一级巡视员田鹏,市文联副主席、北京作协主席李洱,云南省作协副主席胡性能,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文联主席赵雅娟等出席论坛。京津冀作家、评论家以及网络文学平台负责人代表等参加活动。北京作协驻会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周敏主持分论坛。
  本次分论坛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北京作协共同组织召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中国元素与当代价值:网络文学的文化根基”为主题,探讨网络文学如何自觉承担文化传承发展的使命,推动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设和完善,拓宽网络文学转化传播渠道,引导网络文学健康繁荣发展。
  何弘在致辞中指出,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正确认识网络文学的责任与使命;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华文明的多彩故事;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网络文学主流化、精品化;要坚持创新驱动,促进文学发展,创造文学发展新形态;要大力推动网文出海,为世界文学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霍志静在致辞中对网络文学今后的发展提出三点期待:一是筑牢创作根基,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创作更多精品力作;二是完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要兼具文学性和网络性,引导网络文学的创作和方向;三是推动转化传播,探索转化传播新渠道,扩大网络文学作品的海外影响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马新明在致辞中表示,网络文学是文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最具活力的文学生力军,是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展现中国形象的重要载体。北京市文联作为联系网络作家的重要桥梁纽带,一直致力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未来将充分发挥全国文化中心优势,统筹首都文学资源,加强与网络文学平台的沟通联系,营造良好网络文学生态;坚持正确创作导向,探索培育网络文学IP,提升网络文学创作质量;借鉴世界文学语言,尊重传播规律,办好“北京文学走出去”等活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在主题演讲环节,李洱演讲的题目是“中国元素与当代价值:网络文学的文化根基”。他表示,一种文学越是要追求长久地“繁花盛放”,就越是要使其根基“静水流深”。中国元素与当代价值等文化根基是网络文学进一步发展需要深挖的重要资源。在拓宽文化根基、打造更多符合当代价值的中国故事上,网络文学还有很多事可以做,有很宽阔的路可以走。北京作协理事、网络文学作家柳下挥,河北省网络作家协会主席、网络文学作家何常在也围绕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等内容进行了演讲。
  随后,石一枫、张楚等围绕“文化根基与创新表达”和“评价体系与转化传播”主题,从网络文学的文化根基、创新表达、评价体系、推广传播等不同角度,展开两场对话。两场对话由北京作协理事、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主持。
  据悉,本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主题论坛以“网聚创造活力 文谱时代华章”为主题,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等主办,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市文联等协办。
(北京作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