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文艺2024年06月04日期 第06版:信息
专家对话潮流化的演艺新空间
本报讯(记者 李甜甜)近期,“坊间对话”第29期——“小空间中的大格局——潮流化的演艺新空间”在市文联艺术工坊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北京市文艺研究与网络文艺发展中心承办。京艺苑视频号、新浪新闻等多个平台对活动进行了网络直播。
对话由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胡娜担任学术主持,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北京评协艺术产业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张朝霞,北京儿童艺术剧院院长王东,北京市曲剧团团长崔迪,青年戏剧导演、《大真探赵赶鹅》导演张肖参与对谈。
如何理解北京演艺新空间
张朝霞提出“大者趋大,小者趋繁”的概念,认为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演艺之都”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精品艺术作品填充主流演艺市场。
王东表示,“大戏看北京”概念中的“大戏”并不是指投入的多少,而是格局的大小,是文化产业复合度的大小。在未来剧目创作中,他们也会更注重对剧场演艺新空间与受众接触点的挖掘,联结起周边更多可供利用的场地景观及资源,增强观众的线下体验感。
崔迪分享了北京曲剧开启沉浸式演出之路。她认为,对沉浸式戏剧而言,只有符合 “表演空间新”“观众互动新”和“传播推广新”这三个条件,才能创作出符合当下观众审美的作品。
对于演艺新空间如何在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兼顾创作的艺术性,张肖认为作为创作者一定要秉持对观众和出品方负责的原则,同时尽可能结合个人的兴趣和喜好进行艺术创作。
演艺新空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胡娜指出,演艺新空间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发展壮大必然会对整个戏剧生态、文化体制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为第一家经历了体制改革的文艺院团的管理者,王东认为,文艺院团在推动演艺新空间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有市场意识,要时刻关注现实,洞察市场的变化和受众的需求,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磨炼,找准院团的定位和目标,才能实现双效统一。
张朝霞认为,新空间带动了新业态,新业态带动了新人才。无论一个演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不论演出空间的大小,艺术最本质的还是创作者怎么去表达,必须要有一种很巧妙的互动方式,与物理环境进行碰撞,实现更高质量的、更有创造性的艺术呈现。
张肖认为,新空间与传统剧场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叙事结构,新空间戏剧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快节奏的表达方式,应接不暇的感觉可以使观众在离开剧场后仍能保留更多的记忆与思考空间,引发观众对生活、工作的思考。
如何为演艺新空间发展注入力量
胡娜强调,建筑空间、实体空间是有限的、受制约的,但是“大格局”一定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北京在推进演艺新空间、建设“演艺之都”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艺术人才、管理人才以及观众群体的培养,将产、学、研相融合。
张朝霞认为,演艺新空间的开拓为观众触达艺术的价值提供了更多的路径。观众是需要培养的,我们近年来一直坚持做的“观众拓展与教育”,也是希望培养更多懂艺术、有文化、有审美的大众。
对于文艺院团如何做好培养人才,崔迪认为要秉承三条原则:一是做学习型的剧团,要通过不同的课程,实现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升从业者的艺术修养;二是开放型的剧团,积极接纳新的事物;三是有特色的剧团,保持好自己的艺术特色和传统。
对话由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胡娜担任学术主持,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北京评协艺术产业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张朝霞,北京儿童艺术剧院院长王东,北京市曲剧团团长崔迪,青年戏剧导演、《大真探赵赶鹅》导演张肖参与对谈。
如何理解北京演艺新空间
张朝霞提出“大者趋大,小者趋繁”的概念,认为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演艺之都”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精品艺术作品填充主流演艺市场。
王东表示,“大戏看北京”概念中的“大戏”并不是指投入的多少,而是格局的大小,是文化产业复合度的大小。在未来剧目创作中,他们也会更注重对剧场演艺新空间与受众接触点的挖掘,联结起周边更多可供利用的场地景观及资源,增强观众的线下体验感。
崔迪分享了北京曲剧开启沉浸式演出之路。她认为,对沉浸式戏剧而言,只有符合 “表演空间新”“观众互动新”和“传播推广新”这三个条件,才能创作出符合当下观众审美的作品。
对于演艺新空间如何在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兼顾创作的艺术性,张肖认为作为创作者一定要秉持对观众和出品方负责的原则,同时尽可能结合个人的兴趣和喜好进行艺术创作。
演艺新空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胡娜指出,演艺新空间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发展壮大必然会对整个戏剧生态、文化体制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为第一家经历了体制改革的文艺院团的管理者,王东认为,文艺院团在推动演艺新空间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有市场意识,要时刻关注现实,洞察市场的变化和受众的需求,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磨炼,找准院团的定位和目标,才能实现双效统一。
张朝霞认为,新空间带动了新业态,新业态带动了新人才。无论一个演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不论演出空间的大小,艺术最本质的还是创作者怎么去表达,必须要有一种很巧妙的互动方式,与物理环境进行碰撞,实现更高质量的、更有创造性的艺术呈现。
张肖认为,新空间与传统剧场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叙事结构,新空间戏剧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快节奏的表达方式,应接不暇的感觉可以使观众在离开剧场后仍能保留更多的记忆与思考空间,引发观众对生活、工作的思考。
如何为演艺新空间发展注入力量
胡娜强调,建筑空间、实体空间是有限的、受制约的,但是“大格局”一定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北京在推进演艺新空间、建设“演艺之都”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艺术人才、管理人才以及观众群体的培养,将产、学、研相融合。
张朝霞认为,演艺新空间的开拓为观众触达艺术的价值提供了更多的路径。观众是需要培养的,我们近年来一直坚持做的“观众拓展与教育”,也是希望培养更多懂艺术、有文化、有审美的大众。
对于文艺院团如何做好培养人才,崔迪认为要秉承三条原则:一是做学习型的剧团,要通过不同的课程,实现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升从业者的艺术修养;二是开放型的剧团,积极接纳新的事物;三是有特色的剧团,保持好自己的艺术特色和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