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文艺2024年06月04日期 第02版:信息
北京青年文艺评论人才读书班结业
本报讯 近期,2024北京青年文艺评论人才读书研讨班暨北京评协新会员培训在京举办。本次读书研讨班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来自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电影、文艺理论、网络文艺等不同艺术门类的30名青年文艺评论人才参与学习。
培训特邀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监事长孟繁华,北京评协主席王一川,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周由强,北京日报社高级编辑、北京评协原副主席解玺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等资深专家进行授课。同时,组织学员参加“坊间对话”第29期“小空间中的大格局——潮流化的演艺新空间”,观摩现代舞《四种风景》、话剧电影《抗战中的文艺》、舞剧《巍巍正阳》,参观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等,将理论学习和评论实践充分结合,推动广大学员艺术修养、理论学养和评论水平的全面提升。
市文联党组书记陈宁为学员作专题授课。围绕如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释。同时,结合文联工作,详细介绍了市文联近年来聚焦 “创作优秀作品”和“做人的工作”搭建的多元平台,以及如何充分发挥文艺评论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开展建设性的文艺评论。
孟繁华以《在高加林的带领下——当下新乡土文学创作的现状及问题》为题,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史系统梳理了乡村文学创作的发展脉络,分析了乡村题材创作的艺术特点、乡土创作的文学性等问题。
王一川以《中华型传统导源的现代性》为题,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主题,从坚持“两个结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视角,解析了中国文艺现代性。并以电视剧《人世间》为例,对该作品所体现的中国式心性现实主义范式进行了具体分析。
周由强以 《思想的时代温度——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点体会》为题,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进行了文本解读,从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两个层面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
解玺璋以 《写好一篇文艺评论的几个要素——以钟惦棐、林克欢为例》为题,为学员们介绍了钟惦棐、林克欢两位文艺评论家的创作实践,提出文艺评论家要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启发学员敢于“鸣鞭”,写有观点、有分析、有见解、旗帜鲜明的评论。
张颐武以《当下文化状况与文化发展》为题,结合丰富的文艺案例,从数字化转型、传统文化复兴、文旅消费新趋势、中华文化走出去等方面分析了当代文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结业式上,大家纷纷表示本次读书研讨班授课内容丰富、专业性强、学习形式多样,为各门类文艺评论工作者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与学习的平台。 (北京评协 供稿)
培训特邀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监事长孟繁华,北京评协主席王一川,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周由强,北京日报社高级编辑、北京评协原副主席解玺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等资深专家进行授课。同时,组织学员参加“坊间对话”第29期“小空间中的大格局——潮流化的演艺新空间”,观摩现代舞《四种风景》、话剧电影《抗战中的文艺》、舞剧《巍巍正阳》,参观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等,将理论学习和评论实践充分结合,推动广大学员艺术修养、理论学养和评论水平的全面提升。
市文联党组书记陈宁为学员作专题授课。围绕如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释。同时,结合文联工作,详细介绍了市文联近年来聚焦 “创作优秀作品”和“做人的工作”搭建的多元平台,以及如何充分发挥文艺评论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开展建设性的文艺评论。
孟繁华以《在高加林的带领下——当下新乡土文学创作的现状及问题》为题,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史系统梳理了乡村文学创作的发展脉络,分析了乡村题材创作的艺术特点、乡土创作的文学性等问题。
王一川以《中华型传统导源的现代性》为题,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主题,从坚持“两个结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视角,解析了中国文艺现代性。并以电视剧《人世间》为例,对该作品所体现的中国式心性现实主义范式进行了具体分析。
周由强以 《思想的时代温度——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点体会》为题,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进行了文本解读,从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两个层面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
解玺璋以 《写好一篇文艺评论的几个要素——以钟惦棐、林克欢为例》为题,为学员们介绍了钟惦棐、林克欢两位文艺评论家的创作实践,提出文艺评论家要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启发学员敢于“鸣鞭”,写有观点、有分析、有见解、旗帜鲜明的评论。
张颐武以《当下文化状况与文化发展》为题,结合丰富的文艺案例,从数字化转型、传统文化复兴、文旅消费新趋势、中华文化走出去等方面分析了当代文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结业式上,大家纷纷表示本次读书研讨班授课内容丰富、专业性强、学习形式多样,为各门类文艺评论工作者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与学习的平台。 (北京评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