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专题
下一版>
<上一版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出席2024全国“两会”的北京文艺界的代表委员们,围绕如何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积极建言献策,共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大计。话剧也需要国家级最高奖项冯远征(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戏剧家协会主席) 首先希望能够设立专门针对话剧的国家级的奖项。无论是已经有成就的艺术家,还是年轻的艺术家,能够在这方面给他们一些鼓励。 其次,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应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生活中寻找一些素材,能够出现一些划时代的作品。加大对戏曲人才队伍的投入创作新时代戏曲精品佳作迟小秋(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一是加大全国戏曲主创人才(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等主创)培养的力度,确保培养有机构,传承有人才。各大戏曲(戏剧)院校,加大对戏曲主创专业招生工作的支持力度,增加招收生源的数量,以求得“由量变转变为质变”,开设具有规模,专业配置,软硬件强的戏曲编剧、导演、作曲、舞美设计、灯光设计等专业,着重招收、培养和扶持戏曲艺术主创人才。 二是加大戏曲主创人才专业培养基地的资金投入,在完成日常师资授课前提下,高薪邀请国内外知名导演、编剧、作曲、舞美等名家进行高质量的授课,还要建立起与名师实操教学地薪酬合同制,深入实际地进行“传帮带”。 三是设立国家级戏曲主创独立最高奖和汇演机制,通过优化的机制,为他们擘画梦想和奋斗目标。 四是加大戏曲主创人才培养资金扶持力度,国家、省市设立独立专项艺术基金,加强戏曲主创保障机制,适当的提高从业人员待遇,确保戏曲事业留得住人才,出得了剧目,攀得上高峰。加快推进全国美术馆专业人才职称评审制度吴洪亮(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提议加快建立全国美术馆专业人才职称评审制度,为美术馆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生态,为进一步实现文化强国作出贡献。 一是建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文化和旅游等行业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美术馆人才职称建立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建立全国美术馆人才职称评价体系落实到位。 二是建立健全美术馆人才制度体系,将美术类人才评价体系纳入到深化艺术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中,将其视为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三是理顺体制机制,以“政府主导、行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方式,以实事求是为原则,理顺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各省市美术馆的人才评价标准。 四是建议全面加强宣传引导,调动美术馆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在拓展人才成长空间基础上,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形成专业、健康、积极的社会文化氛围。切实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美育工作孟艳(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围绕学校美育工作开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要深化改革,加强美育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一方面尊重学生差异,遵循美育规律,完善课程设置;另一方面,树立学科融合理念,完善艺术与其他学科协同发展的美育课程体系。 二是强化保障,打造美育教师队伍。教育部门应大力增加师范类学校艺术专业招生计划,各地区加大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补充力度,将美育纳入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和教师培训计划。 三是改善条件,营造校园美育文化。小规模学校配备必要的功能教室和设施设备。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学校建设美育场馆,与周边学校和社区共用共享。建立数字表演创演基地引领数字表演新生态沈晨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ChatGPT和 Sora的出现,标志着全球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中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技和文化的创新融合与再生发展是当务之急。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共同扶持组建数字表演创演基地,集合国家艺术院团、理工类院校、艺术人文类院校及相关企业,并由艺术、技术、工程等领域顶尖人才共同组成复合型攻关团队,探索文化智能生产消费全流程模式。 二是数字表演创演基地可设置在北京,以理工类院校为首选,建立一座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封闭场地,使之具备高性能云计算、万兆级高速网络传输等硬件条件。在试验成熟后,创演基地可拓展至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具有高新产业区的城市。 三是数字表演创演基地可采用项目制组织形式,复合型攻关团队定时、定期、定向完成创研节点。 四是数字表演创演基地可采用校企联合模式,引入国内高端配套企业、国家级艺术院团专业人员,共同完成原生作品。 五是数字表演创演基地可根据完整试验性成果及原生作品的全程记录,提炼一套理论体系,确立一项生产标准,固定一个开发流程。以此,交叉支撑智慧城市、社会治理、应急管理等相关领域,引领数字表演新生态。大力开展网络文艺主题实践活动郝戎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建议抓住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大力开展网络文艺主题实践活动,更好发挥其提供强大精神力量的作用。 一是着力提升网络文艺主题实践活动品牌影响。建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部门积极支持已有品牌性网络文艺主题实践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同时根据各自实际创建更多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网络文艺主题实践活动品牌。 二是积极扩大网络文艺主题实践活动参与规模。建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部门广泛动员、组织各文艺门类知名文艺家参与网络文艺主题实践活动,将文艺工作者参与网络文艺主题实践活动情况,与参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文化惠民活动、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等同等考量,在“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等荣誉评选中作为重要依据,更好调动文艺家参与的积极性。 三是切实加强网络文艺主题实践活动传播力度。建议网信部门在年度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置计划中纳入重点网络文艺主题实践活动,进行有组织的宣传。协调中央新闻网站、中央新闻单位新媒体部门、主要商业网站平台等,对重点网络文艺主题实践活动进行更大范围、更高频次、更多形式的推广,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切实做好新文艺产品版权保护(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郝戎等20位全国政协委员) 一、健全涵盖新媒体和新技术的版权法治建设。加快制定和完善与人工智能版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人工智能生成式文艺作品的权益归属和使用规则,加强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和处罚力度,为创作者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 二、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搭建数字化版权系统。搭建并应用中国文艺资源版权保护系统。协调各行业组织共同制定版权信息接入标准,加快溯源取证流程,持续有效地降低版权交易及授权环节的高昂成本。此外还需建立侵权监测系统,构建快速响应机制。 三、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版权的意识。加大开展版权保护主题活动,做好优秀版权保护案例报道宣传及政策解读工作,形成全社会重视版权保护、共同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的良好舆论氛围。 四、推进版权保护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版权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协同打击跨国版权侵权行为。推动签订和实施多边或双边版权保护协议,提升我国文艺作品在国际领域的版权保护水平。 五、强化版权保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版权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推动版权资产管理师职业认定和培训工作,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法律且熟悉文艺的复合型人才。(宗文)
20240327
网页版阅读
FLASH阅读
20240228
20240130
20231226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