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文艺2024年02月28日期 第01版:要闻
赓续传承以老舍所代表的北京文艺传统
市文联举办纪念老舍诞辰125周年系列活动
本报讯 日前,市文联在老舍剧场举办系列活动,隆重纪念新中国第一位人民艺术家、北京市文联一至三届主席老舍先生诞辰125周年,深切缅怀老舍先生,追忆一代文学巨匠为人民讴歌的高尚品德和文学成就,赓续和传承老舍先生所代表的北京文艺传统,向已故人民艺术家致敬。
此次系列活动分三个部分,一是在全球寻找剑桥版《老张的哲学》英文译者,二是话剧《老舍五则》2024版首演,三是召开纪念老舍诞辰125周年座谈会。
市文联主席陈平在致辞中表示,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作家、剧作家、语言大师,为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坚定的艺术理想、执着的创作追求、崇高的人格风范是指引一代又一代作家逐梦前行的灯塔。今天,我们正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前进,这是老舍先生等前辈作家的毕生追求,也是今天的文艺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继承北京文艺的光荣传统,坚守文艺理想,深耕文艺创作,共同开创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
老舍先生的女儿舒济老人听闻纪念活动举办,专门来信对北京市文联和各位嘉宾表示感谢。舒济在信中表示:老舍先生对于文联的期望的核心就是交流和创作,在老舍去世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文联能围绕着创作的主题,以交流为方式来纪念他,让人感到欣慰。
全球寻找剑桥版《老张的哲学》英文译者
在纪念仪式上,全球寻找剑桥版《老张的哲学》英文译者活动正式官宣。2023年10月,北京市文联组织作家代表团前往剑桥大学、伦敦大学等地举办交流研讨活动,在开展“译介中国——2023北京作家剑桥行”活动期间,获知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珍藏着老舍长篇小说处女作《老张的哲学》的英文首译稿,这份300多页的完整译稿用打字机打印,有三种不同的手写批注,却至今难以寻找到译者。
市文联一级巡视员田鹏、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图书馆馆长约翰·莫弗特分别发布 “全球寻找剑桥版《老张的哲学》英文译者活动”中、英文版启事。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庞莉莉代表市文联“北京文学走出去”系列活动合作方致辞,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访问学者乐桓宇介绍了《老张的哲学》的英文首译稿的发现过程和研究成果。
据介绍,北京市文联、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中文部、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老舍文学院,将于2024年2月2日至5月2日期间,面向世界各地寻找相关线索,2024“北京作家日”举办期间将公布结果。
话剧《老舍五则》2024版即将首演
北京市文联于2022年启幕以老舍先生命名的“老舍剧场”,为永久纪念老舍先生,剧场每年均以老舍先生作品作为年度开场。今年的开场作品是由北京市文联、北京天桥盛世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的话剧《老舍五则》2024版,将于3月1日至3日在老舍剧场开启首轮演出,谨以此剧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25周年。
北京天桥盛世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晓辉介绍,《老舍五则》2024版沿用王翔改编的剧本,其中五则故事 《柳家大院》《也是三角》《断魂枪》《上任》和《兔》由老舍之子舒乙先生推介,从不同层面展现了老舍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国家话剧院导演林熙越执导,王劲松、肖显鹏、贾延鹏、于博等主演。
该剧也是2023年北京市文联“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的精品创作项目之一。北京市文联二级巡视员苏社钦对话剧 《老舍五则》2024版作首演发布后,部分主创人员现场表演了该剧的精彩片段。老舍先生作品的魅力穿越时空,呈现在老舍剧场的舞台上,为观众带来新的艺术享受与思考。
纪念老舍诞辰125周年座谈会召开
纪念老舍诞辰125周年座谈会同日召开。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北京作家协会主席、北京老舍文学院院长刘恒,文学评论家、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孟繁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孙郁,作家、《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则臣,北京作协驻会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乔叶,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周晓枫,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石一枫,满怀对老舍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回顾总结老舍先生创作历程,深入分析他在各个领域的艺术成就和突出贡献,为当下北京文艺创作提供精神滋养,赓续和传承老舍先生所代表的北京文艺传统。
陈宁表示,作为北京市文联的首任主席,老舍先生是北京文艺界的骄傲,更是北京文艺的精神象征,是所有当代文艺工作者都要致敬和学习的榜样。致敬老舍先生,就要传承他为国家和民族命运鼓与呼的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他毕生为人民创作的崇高艺术品格,传承他持续攀登艺术高峰的创作追求。未来,我们将在老舍先生思想光辉的照耀下,继续沿着北京文艺的光荣传统前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发挥文联组织“两个优势”,服务“大戏看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推动新时代首都文艺事业跃升新高度。
刘恒表示,老舍先生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双重性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种非常伟大的品德,在其作品里都有充分体现。他的文体是高级的书面语和朴素口语的完美结合,有着站在云朵里浪漫主义的精英立场和他对平民持久关注的反差,有着超越常人的幽默感,在这种乐观主义下,他又极度悲悯,在他很多作品里有着非常伤感的东西,在这些巨大的反差间,他的艺术在游走,让我感到非常震惊和佩服。人无法永生,但精神产品如果足够纯粹、善良、有韧性,那么生命就会得以延续,如今缅怀老舍先生,是以他为榜样,沿着先生走过的路共同前进,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作出贡献。
孟繁华表示,老舍先生对中国文学特别是北京文学的贡献非常大,像刘绍棠、邓友梅、赵大年、陈建功,包括刘恒、石一枫等都是老舍先生的崇拜者、追随者,他们在继承老舍先生京味文学的基础上也增添了新的元素,使北京文学的传统在老舍先生感召下得以健康的向前发展。更重要的是,在社会主义初期,老舍先生就能够去探索和实践中国新文艺的发展道路,就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去书写,这种勇气和担当,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孙郁表示,老舍是一个世界性的作家,他在世界文学这个大的知识谱系背景下,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他为祖国和故乡画了一幅俊善秀雅的图画,这些至今都是让人念之、怀之、访之的标本。老舍最初创作在伦敦,他在远离北京的地方发现了北京,他用一种世界的眼光进行创作,但他的语言是地道中国味道。老舍的语言非常奇特,他从市井中找到了一种智慧的表达方式,保留了北京语言里最明亮、鲜活、带有生猛之气的那部分。在汉语的书写史里,北京话进入到文学语言,老舍先生的贡献巨大。 (下转6版)
此次系列活动分三个部分,一是在全球寻找剑桥版《老张的哲学》英文译者,二是话剧《老舍五则》2024版首演,三是召开纪念老舍诞辰125周年座谈会。
市文联主席陈平在致辞中表示,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作家、剧作家、语言大师,为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坚定的艺术理想、执着的创作追求、崇高的人格风范是指引一代又一代作家逐梦前行的灯塔。今天,我们正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前进,这是老舍先生等前辈作家的毕生追求,也是今天的文艺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继承北京文艺的光荣传统,坚守文艺理想,深耕文艺创作,共同开创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
老舍先生的女儿舒济老人听闻纪念活动举办,专门来信对北京市文联和各位嘉宾表示感谢。舒济在信中表示:老舍先生对于文联的期望的核心就是交流和创作,在老舍去世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文联能围绕着创作的主题,以交流为方式来纪念他,让人感到欣慰。
全球寻找剑桥版《老张的哲学》英文译者
在纪念仪式上,全球寻找剑桥版《老张的哲学》英文译者活动正式官宣。2023年10月,北京市文联组织作家代表团前往剑桥大学、伦敦大学等地举办交流研讨活动,在开展“译介中国——2023北京作家剑桥行”活动期间,获知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珍藏着老舍长篇小说处女作《老张的哲学》的英文首译稿,这份300多页的完整译稿用打字机打印,有三种不同的手写批注,却至今难以寻找到译者。
市文联一级巡视员田鹏、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图书馆馆长约翰·莫弗特分别发布 “全球寻找剑桥版《老张的哲学》英文译者活动”中、英文版启事。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庞莉莉代表市文联“北京文学走出去”系列活动合作方致辞,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访问学者乐桓宇介绍了《老张的哲学》的英文首译稿的发现过程和研究成果。
据介绍,北京市文联、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中文部、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老舍文学院,将于2024年2月2日至5月2日期间,面向世界各地寻找相关线索,2024“北京作家日”举办期间将公布结果。
话剧《老舍五则》2024版即将首演
北京市文联于2022年启幕以老舍先生命名的“老舍剧场”,为永久纪念老舍先生,剧场每年均以老舍先生作品作为年度开场。今年的开场作品是由北京市文联、北京天桥盛世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的话剧《老舍五则》2024版,将于3月1日至3日在老舍剧场开启首轮演出,谨以此剧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25周年。
北京天桥盛世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晓辉介绍,《老舍五则》2024版沿用王翔改编的剧本,其中五则故事 《柳家大院》《也是三角》《断魂枪》《上任》和《兔》由老舍之子舒乙先生推介,从不同层面展现了老舍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国家话剧院导演林熙越执导,王劲松、肖显鹏、贾延鹏、于博等主演。
该剧也是2023年北京市文联“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的精品创作项目之一。北京市文联二级巡视员苏社钦对话剧 《老舍五则》2024版作首演发布后,部分主创人员现场表演了该剧的精彩片段。老舍先生作品的魅力穿越时空,呈现在老舍剧场的舞台上,为观众带来新的艺术享受与思考。
纪念老舍诞辰125周年座谈会召开
纪念老舍诞辰125周年座谈会同日召开。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北京作家协会主席、北京老舍文学院院长刘恒,文学评论家、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孟繁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孙郁,作家、《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则臣,北京作协驻会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乔叶,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周晓枫,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石一枫,满怀对老舍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回顾总结老舍先生创作历程,深入分析他在各个领域的艺术成就和突出贡献,为当下北京文艺创作提供精神滋养,赓续和传承老舍先生所代表的北京文艺传统。
陈宁表示,作为北京市文联的首任主席,老舍先生是北京文艺界的骄傲,更是北京文艺的精神象征,是所有当代文艺工作者都要致敬和学习的榜样。致敬老舍先生,就要传承他为国家和民族命运鼓与呼的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他毕生为人民创作的崇高艺术品格,传承他持续攀登艺术高峰的创作追求。未来,我们将在老舍先生思想光辉的照耀下,继续沿着北京文艺的光荣传统前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发挥文联组织“两个优势”,服务“大戏看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推动新时代首都文艺事业跃升新高度。
刘恒表示,老舍先生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双重性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种非常伟大的品德,在其作品里都有充分体现。他的文体是高级的书面语和朴素口语的完美结合,有着站在云朵里浪漫主义的精英立场和他对平民持久关注的反差,有着超越常人的幽默感,在这种乐观主义下,他又极度悲悯,在他很多作品里有着非常伤感的东西,在这些巨大的反差间,他的艺术在游走,让我感到非常震惊和佩服。人无法永生,但精神产品如果足够纯粹、善良、有韧性,那么生命就会得以延续,如今缅怀老舍先生,是以他为榜样,沿着先生走过的路共同前进,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作出贡献。
孟繁华表示,老舍先生对中国文学特别是北京文学的贡献非常大,像刘绍棠、邓友梅、赵大年、陈建功,包括刘恒、石一枫等都是老舍先生的崇拜者、追随者,他们在继承老舍先生京味文学的基础上也增添了新的元素,使北京文学的传统在老舍先生感召下得以健康的向前发展。更重要的是,在社会主义初期,老舍先生就能够去探索和实践中国新文艺的发展道路,就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去书写,这种勇气和担当,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孙郁表示,老舍是一个世界性的作家,他在世界文学这个大的知识谱系背景下,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他为祖国和故乡画了一幅俊善秀雅的图画,这些至今都是让人念之、怀之、访之的标本。老舍最初创作在伦敦,他在远离北京的地方发现了北京,他用一种世界的眼光进行创作,但他的语言是地道中国味道。老舍的语言非常奇特,他从市井中找到了一种智慧的表达方式,保留了北京语言里最明亮、鲜活、带有生猛之气的那部分。在汉语的书写史里,北京话进入到文学语言,老舍先生的贡献巨大。 (下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