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文艺2023年12月26日期 第06版:信息
美术家聚焦主题性美术创作
本报讯 日前,文艺评论系列学术对谈活动“坊间对话”第27期“如何言说主题——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探秘”在老舍剧场书吧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北京美术家协会、北京市文艺研究与网络文艺发展中心承办。市文联党组成员赖洪波主持活动。京艺苑视频号、新浪新闻等多个平台对活动进行了同步直播。
本期“坊间对话”邀请北京美协理事、北京服装学院教授申卉芪担任学术主持人,北京评协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曹庆晖,北京美协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华三,北京美协副主席、北京印刷学院院长田忠利参与对谈。对谈总结分析了中国近现代以来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发展脉络及经验,围绕主题性美术创作的表现手法、情感表达、价值取向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探讨如何更好地言说主题,创作推出更多反映历史、记录时代、书写人民的美术经典。
主题性创作要反映时代讴歌英雄
曹庆晖从近现代美术史角度分享了对主题性创作的研究。他指出,美术创作本身就有主题,我们今天所谈的“主题性”,其实是在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基于我们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题材的认知等逐渐形成的。
黄华三就近年来的个人创作经历谈了他对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理解。他谈到,自己创作国画作品《不负苍生》的初衷,是被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支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新闻深深感动。这幅钟南山的画像被《人民日报》微博转发后上了热搜,足以证明作为艺术家关注当下这个时代,用自己的画笔去记录、表现、讴歌这些时代的英雄,必然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起广泛的共鸣。
田忠利指出,主题性创作是对人文思想价值、民族精神的体现,包括对影响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展开的艺术创作。他在创作巨幅中国画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时,前期用半年多的时间阅读史料、查阅典籍,思考如何构思。田忠利坦言,“我认为历史画创作,它不是直接的一种对历史的描绘,它一定是历史与艺术的高度结合。”
主题性创作要运用科技为当下服务
申卉芪谈到,新时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美术创作者紧跟时代发展,涉足乡村振兴、脱贫攻坚题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题材,生态文明题材等,用画笔描绘多彩的中国风貌,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
黄华三指出,科技题材要求造型呈现精微、准确的直线、弧线,水墨画无法呈现5G、无人机、AI、北斗卫星等先进技术,而重彩画可以塑造精微的造型,呈现丰富的色彩,这是水墨画难以替代的。如何激活我们传统中国绘画的技艺技法,来服务当下的主题性美术创作,确实是值得每一个画家深思的问题。
在谈到如何运用新技术为主题性创作服务时,田忠利为大家分享了参与国庆70周年彩车设计的体会。国庆彩车作为重大事件中展现人民大众豪迈家国情怀、创生历史新篇的新型公共艺术,团队在设计时以彰显民族性、时代性、艺术性、史诗性为理念,在创作过程中树立大历史观,力求超越具体事件、具体人物和具体场景,运用写实、象征等手法,以现代抽象形式语言为主、又结合意象造型的综合方式,最终借助多种新技术,将文化精神转化为精美的艺术造型,为我们呈现了既有民族气派又有现代形式语言的当代彩车艺术。
现场交流环节中,观众踊跃提问,围绕主题性美术作品的国际交流传播等问题,与嘉宾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北京评协、文艺发展中心 供稿)
本期“坊间对话”邀请北京美协理事、北京服装学院教授申卉芪担任学术主持人,北京评协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曹庆晖,北京美协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华三,北京美协副主席、北京印刷学院院长田忠利参与对谈。对谈总结分析了中国近现代以来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发展脉络及经验,围绕主题性美术创作的表现手法、情感表达、价值取向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探讨如何更好地言说主题,创作推出更多反映历史、记录时代、书写人民的美术经典。
主题性创作要反映时代讴歌英雄
曹庆晖从近现代美术史角度分享了对主题性创作的研究。他指出,美术创作本身就有主题,我们今天所谈的“主题性”,其实是在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基于我们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题材的认知等逐渐形成的。
黄华三就近年来的个人创作经历谈了他对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理解。他谈到,自己创作国画作品《不负苍生》的初衷,是被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支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新闻深深感动。这幅钟南山的画像被《人民日报》微博转发后上了热搜,足以证明作为艺术家关注当下这个时代,用自己的画笔去记录、表现、讴歌这些时代的英雄,必然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起广泛的共鸣。
田忠利指出,主题性创作是对人文思想价值、民族精神的体现,包括对影响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展开的艺术创作。他在创作巨幅中国画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时,前期用半年多的时间阅读史料、查阅典籍,思考如何构思。田忠利坦言,“我认为历史画创作,它不是直接的一种对历史的描绘,它一定是历史与艺术的高度结合。”
主题性创作要运用科技为当下服务
申卉芪谈到,新时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美术创作者紧跟时代发展,涉足乡村振兴、脱贫攻坚题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题材,生态文明题材等,用画笔描绘多彩的中国风貌,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
黄华三指出,科技题材要求造型呈现精微、准确的直线、弧线,水墨画无法呈现5G、无人机、AI、北斗卫星等先进技术,而重彩画可以塑造精微的造型,呈现丰富的色彩,这是水墨画难以替代的。如何激活我们传统中国绘画的技艺技法,来服务当下的主题性美术创作,确实是值得每一个画家深思的问题。
在谈到如何运用新技术为主题性创作服务时,田忠利为大家分享了参与国庆70周年彩车设计的体会。国庆彩车作为重大事件中展现人民大众豪迈家国情怀、创生历史新篇的新型公共艺术,团队在设计时以彰显民族性、时代性、艺术性、史诗性为理念,在创作过程中树立大历史观,力求超越具体事件、具体人物和具体场景,运用写实、象征等手法,以现代抽象形式语言为主、又结合意象造型的综合方式,最终借助多种新技术,将文化精神转化为精美的艺术造型,为我们呈现了既有民族气派又有现代形式语言的当代彩车艺术。
现场交流环节中,观众踊跃提问,围绕主题性美术作品的国际交流传播等问题,与嘉宾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北京评协、文艺发展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