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20240423期 第版:
精彩内容

《涤砚图》是一幅怎样的惊天之作?

11月30日晚,中国嘉德2023秋季拍卖会“涤砚——北美重要私人珍藏元王蒙《涤砚图》”专场拍卖举行,“元四家”之一王蒙的《涤砚图》以1.8亿元起拍,现场买家竞相追逐,最终2.5亿元落槌,加上佣金以2.875亿元成交。 《涤砚图》长65厘米、宽34.75厘米,才2平尺,合1亿多1平尺,打破了中国书画单平尺成交价的最高纪录。这是一幅什么样的作品,竟然拍出如此天价? 中国嘉德中国古代书画部总经理栾静莉在拍卖前介绍道,《涤砚图》被董其昌誉为“奇品”,钤盖乾隆及清宫宝玺15枚,深得乾隆珍爱,也是民间所见唯一可流通的《石渠宝笈》著录的王蒙立幅珍品。“通过这件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王蒙创作生涯中从中期到晚期的过渡。同时,对于研究中国绘画史演进来说,《涤砚图》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作品。” 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末明初画家。外祖父赵孟頫、外祖母管道升、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徵,都是元代著名画家。出身画坛世家的他从小便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之后与黄公望、倪瓒等名家交往甚密,得到黄公望指点。进而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创造出自己的新风格。 王蒙曾做过闲散小官,元末(1351年-1367年)弃官归隐黄鹤山(在今浙江临平星桥),过着“卧青山,望白云”的悠闲生活。明朝建立后,他放弃隐居生活,于洪武初年(1368年)任泰安知州。他常观画于胡惟庸府第。不料后来胡惟庸被诛,王蒙受牵连入狱,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九月,病死狱中。 王蒙的作品内容多反映文人的山林隐居生活,作品以繁密见胜,重峦叠嶂,长松茂树,气势充沛,变化多端,善于表现江南山川的湿润感,创造出蓊郁深秀浑厚华滋的境界。他创造的“水晕墨章”,丰富了民族绘画的表现技法。他的独特风格,表现在“元气磅礴”、用笔熟练、“纵横离奇,莫辨端倪”。《画史绘要》中说:“王蒙山水师巨然,甚得用墨法”。而恽南田更说他“远宗摩诘(王维)”。常用皴法,有解索皴和牛毛皴两种,其特征,一是好用蜷曲如蚯蚓的皴笔,以用笔揿变和“繁”著称;另一是用“淡墨钩石骨,纯以焦墨皴擦,使石中绝无余地,再加以破点,望之郁然深秀”。 王蒙的作品常被作为范本,广为人们临习,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受到许多人的推崇。元代画家吴镇题王蒙《为危素画山水》时赞道;“吾友王叔明为太朴先生作此幅,高古清逸,无不兼之。人有谓其生平精力尽属于此,吾又谓其稍露一斑,不仅止此而已也。” 元末明初画家倪瓒《寄王叔明二首》中写道:“临池学书王右军,澄怀观道宗少文。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几梦山阴王右军,笔精墨妙最能文。每怜竹影摇秋月,更爱山居写白云。秘笈封题饶古趣,雅怀萧散逸人群”。 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论道:“山水至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公望)、黄鹤(王蒙)又一变也。” 《涤砚图》是王蒙为 “嵕山”创作的一幅墨笔山水画。“嵕山”是余谦的字,池阳人(今安徽贵池人),官至江浙儒学提举,善草隶,相关资料见于 《书史会要》等书。徐邦达先生认为此幅为王蒙元末所绘,是其中岁之笔。且 “此图笔法苍劲,通幅满布圆点,是其常见面目。” 这幅王蒙 《涤砚图》曾为清宫旧藏,画幅之上,载有乾隆藏印计15方,并有乾隆行书题写五言诗,诗文见于 《御制诗文集》。最为难得的是,题诗前乾隆特命人于画幅上方绘制金丝栏,而后一丝不苟题诗于其间,这在诸多乾隆御题中,是极为罕见的。 《涤砚图》中茅屋临溪,杂树掩映,有小桥通向对岸。隔溪高岩巨石,飞瀑相重,隐隐露出寺观。其后层层峻岭,白云缭绕,茅屋外一总角童子于溪边涤砚;屋中一人独坐,开轩面流,似乎在静听着流水淙淙声音,观赏着云飞瀑溅。这优雅的环境,这静谧的世界,和主人的安闲适意,使人联想起南朝隐士陶弘景的诗句来:“山中何所有,岭上白云多。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这是元末明初知识分子所羡慕和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元季四大家”均皆隐居,倪瓒甚至直接引用陶诗,刻了一方 “自怡悦”的印章,钤押在自己的作品上,除表明作品只供自我欣赏外,也同时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涤砚图》的创作,也可能与受画人善书法有关,但画面的意境决不限于此。涤砚的细节描写,可以窥见主人的日常生活,故乾隆有诗句云;“临池静课余,洗研命僮胥。”但整个环境的设置,却是为了表现主人与世无争的高洁情怀,其主题鲜明突出,一目了然。 王蒙为赵孟頫外孙,画从外祖父来,又往往出外祖父规格之外,纵逸多姿,苍茫深秀,有“画中龙”之称。《涤砚图》幅面不大而具万千气象,树木不下十数种,山水多至十余重。或皴或点,或钩或划,或聚而密,或散而疏,或粗而老,或细而嫩,满纸烟霭微茫,气韵生动,真百看而不厌也! 王蒙传世的代表作《夏山隐居图》,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素庵图》,美国芝加哥艺术馆收藏;《修竹远山图》《秋山草堂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葛稚川移居图》《夏日山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青卞隐居图》《春山读书图》,上海博物馆藏。代表作品还有《湘江烟雨图》《深林叠嶂图》等。 在元四大家中,王蒙的画代表由元入明的启蒙画派,他的新观念表现在笔墨和布局,在中国绘画史上,王蒙的地位就像荆浩、李唐、赵孟頫一样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性。如他的《青卞隐居图》,纸本,水墨,长141厘米、宽42.2厘米。1366年作,董其昌誉为“天下第一”。该画主要描绘了故乡吴兴卞山的苍茫景色。林木茂密,峰峦曲折,飞瀑高悬,山路迂回,溪水潺潺,隐士掩映其间,一派清幽之感。此画的创作年代正值战乱年代,因而王蒙的心境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幅作品是他赠送给表弟赵麟的。此画作是王蒙传世山水画中的代表佳作,甚至明清时期的绘画大师沈周,董其昌、石涛等人均受到了他的启发。《夏山高隐图》,绢本,设色,长149厘米,宽63.5厘米。此图以深远和高远兼用的布局手法描绘了深山。远景为一群峰涌动的险峻高山,一条细瀑从前川直挂而下,融入山下轻雾之中,并沿着画面下半部低峰深壑向近处蜿蜒流淌。两岸山石层叠,林木葱郁,屋宇掩映。近处林荫蔽日,凉气袭人,隐士、书童、仕女、樵夫在屋中、房前、溪边、道上品茗、谈天、汲水、行走,各行其是。整个画面景物繁密,造型谨严,境界深邃而又开阔,有炎夏清凉之意。《春山读书图》,纸本,水墨画,长132.4厘米,宽55.4厘米。为王蒙隐居黄鹤山之后的作品,主要描绘了文人雅士们在屋中读书的情景,而且周围的环境是松柏成林,山势雄伟,好一派春山美景。构图缜密,为王蒙典型的长松高岭格局,以水墨为主,显得周围环境十分静谧。《秋山草堂图》,纸本,设色,长123.3厘米,宽54.8厘米,是王蒙早期的作品,主要描绘了江南至美的山水风光。开阔广袤,一望无垠,笔墨淡雅,意境优美,颇有赵孟頫的风范,是一幅非常成功的旷世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