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20240515期 第版:

当前位置:北京文艺2023年12月06日期 第06版:专题

圆桌对话摘登

第一单元 北京文学的新角度与多维呈现
  北京评协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庆祥,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北京评协原主席孟繁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陈福民,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教授李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张莉、《中国作家》副主编付秀莹,围绕新北京作家群写作、当下的北京文学发生了什么、重建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北京文学:地方性与非地方性、新北京作家群与新北京故事的讲法、北京想象与文学表达等话题进行了研讨。大家认为在整个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史和文学写作史中,北京文学一直是热议的话题。从刘庆邦、宁肯、石一枫、孙睿等作家创作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北京文学40年间变化明显。当下的北京文学创作,更年轻的作家成了创作主体。这个变化是文学批评和研究要面对的。

第二单元 影视作品的新成果与实践路径
  北京评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胡智锋,市文联签约评论家、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研究员高小立,北京评协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赵卫防,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副会长赵宁宇,《电影艺术》主编、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研究员谭政,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顾亚奇,围绕近年来中国影视现象级作品之观察、新京味电视剧的实践路径、中国传统艺术对当下电影叙事的促进、新中国动画学派的崛起、从中轴线纪实影像重新发现 “文化北京”等话题进行研讨,认为近年来北京影视创作,无论是从事业还是到产业,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去观察梳理近年来特别是近一两来北京影视创作、制作、生产、传播的新成果、新经验,描绘和展望未来北京影视创作、发展的新空间、新革命,迫切需要影视工作者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第三单元 戏剧艺术的新突破与创造转化
  北京评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陶庆梅,北京市文联特约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邹红,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龚应恬,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主任、教授彭涛,北京评协理事、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颜全毅,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教师、《新剧本》杂志原主编林蔚然,围绕新情感与新叙事、精品是如何成就的、跨界吸收、新生代戏剧导演的探索、从大众文化向分众化市场转型的戏曲艺术、戏剧编剧何以突围等话题进行研讨,认为强强联合、守正创新是成就艺术精品的一个重要途径。所谓跨界其实并没有“界”,最终跨界融合能够帮助我们提供更多塑造人物的方法,所有的融合都是有价值的。戏曲从大众化走向了小众化,再到分众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发展必然。因而戏曲剧种不必贪大求全,而应发挥和放大自身传统优势,以优秀的本体牢牢吸引知音和观众。

第四单元 舞台艺术的新趋势与融合发展
  北京评协副主席、北京舞蹈学院院长许锐,北京评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副所长蒋慧明,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舞蹈学》集刊主编卿青,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驰,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主任、教授黄凯,北京市文联签约评论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黄宗权,围绕中国舞蹈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动图景、新时代曲艺的青春力量、当代舞蹈的新美学、舞台演艺发展趋势观察、音乐剧驻场演出的现状与思考、文化之都北京的音乐舞台要有引领性等话题进行研讨,认为当下演艺行业呈现出新气象,演艺产品的时间边界、空间边界、内容边界逐渐消融,正在走向高度融合。传统艺术门类内容经过时间和市场的过滤,受众群体和市场销售前置的内容已经清晰,促使市场从野蛮生长走向脚踏实地。真正的创意时代已经到来。

第五单元 网络文艺的新元素与类型探索
  北京市文联签约评论家、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胡疆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桂琳,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杨慧,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编辑出版系副主任、副教授白晓晴,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司祺,腾讯在线视频副总编审张琰等,围绕网络文艺如何走出始盛终衰的怪圈、网络文艺中类型研究的价值、网络视听文艺的元素融合与形态创新、智能传播场域中新媒体艺术的审美治理、网络文艺的新引擎:从数据激发创作力、文艺与网络视听的双向赋能等话题进行研讨,认为近年来,以网络文学、网剧、网络大电影、网络游戏等为代表的中国网络文艺呈现繁荣发展态势,出海势头迅猛,在传播中国文化、弘扬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看到网络文艺的成绩时,也应看到当下很多网络文艺的套路化、模式化越来越严重。

第六单元 造型艺术的新视野与当代表达
  北京评协理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于洋,北京评协副主席、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教授唐东平,北京评协理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邓宝剑,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美术与设计系主任王鹏,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雍文昴,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刘先福等,围绕中国当代美术表达中的真实与现实、AI时代摄影语言的应用前景展望、当代书法的返本开新之路、基于双年展平台的当代美术创作与传播思考、以传统艺术数字化资源助推北京历史文脉传承、民俗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地方表达等话题进行研讨,认为在造型艺术领域,“真实”与“现实”分别指向艺术创造的两个层面,展现出审美形态的双重语境。面对20世纪本土传统与新世纪国际化语境下的时尚新潮,创作者唯有坚守艺术本真、拓宽视野、守正创新、贴近现实,以艺术之力介入社会,方能促进新时代北京文艺走向更好的明天。

第七单元 文化产业的新业态与发展创新
  北京评协理事、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张朝霞,首都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系主任、副教授郭嘉,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实验剧团团长孙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长聘副教授张铮,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齐悦,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研究员陈娴颖等,围绕新时代演艺新空间新业态新人才和新消费的结构化发展对策、演艺新空间的聚合表达、沉浸式戏剧与城市发展、开拓未来向度的文艺创作与传播创新、剧场数字化的新发展、AIGC带来的文化内容生产等话题进行研讨,认为新时代演艺产业的发展在空间、业态、生产、消费四个方面面临新的问题,未来文化行业尤其是传统行业要发挥政策、市场与社会的合力,形成一种更稳定的业态模式,更多地把不同的受众群体及其消费习惯贯通起来,以新型内容生产逻辑重塑有机化的文化产业生态。

第八单元 青年评论的新思考与价值引导
  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教授、网络文艺研究中心主任许苗苗,北京市文联签约评论家,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张慧瑜,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秦兰珺等,围绕新媒介与新青年、智媒时代影像传播的文化传承、新媒体文艺评论为什么要关注大众软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话语建构之反思、形象学路径与中国古典文艺的当代转化、青年评论的审美追求与现实互动等话题进行研讨,认为活跃的文艺现场离不开青年积极参与,网络媒介使青创群体前所未有的壮大,新媒介文艺就是青年文艺。青年评论者要有勇气去阐释那些已经被经典化的作家和作品,对其进行当下解读和阐释,并在此意义上建构新的理论体系。
(文艺发展中心、北京评协 供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