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文艺2023年12月06日期 第03版:信息
讲述基层民警的故事
专家点赞吕铮作品《打击队》
本报讯 近日,由北京市文联、北京师范大学和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北京作家协会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文学京彩季——北京作家2023精品研推工程第四期”吕铮作品研讨会在市文联举行。本次会议主要以吕铮小说新作《打击队》为研讨对象,邀请了20余位学者、评论家、作家参会。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和市文联一级巡视员田鹏出席活动并致辞。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作家张策,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诗人杨锦,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梁振华,《当代》杂志主编徐晨亮,国家移民管理局新闻中心主任、公安作家聂虹影,《光明日报》“文荟”版副主编饶翔,《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执行主编李蔚超,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石一枫,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评论家傅逸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程旸等与会研讨。本次会议由北京作协驻会副主席乔叶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莉任学术主持。
吕铮,警察、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全国公安文联理事,北京作协会员。曾获第四届茅盾新人奖、第七届“北京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小说作品连续五次获得公安部金盾文学奖等奖项。《打击队》主要描写因意外破获大案被特招入警的昔日辅警邰晓阳,被分配到小满派出所打击队工作。打击队合力对罪恶重拳出击,追捕、甄别、谋略、担当,这是一名小警察的开挂逆袭之路,更是大时代热血正义的浩然之歌。
施战军用“正”、“常”、“人”三个字来评价这部小说。“正”是对社会生活的正视,即生活的复杂性没有丢掉,又写出了社会的正面,充满了理想气质的叙述;“常”是写出了人生的常态和社会的常态,充满了社会的细节,揭示了人生和社会的常理;“人”是写出了人情、人心和人味。他也看到了小说中人物为人处世的“局气”,认为吕铮秉承着《红楼梦》式的正邪观,每个人都不是完人,都有性格的弱点,但并不影响他们整体上人性的光辉。吕铮也把自身性格当中最有温度、最有光彩的那一面放在了书里。
田鹏表示,吕铮的作品以公安战线上发生的人和故事为基本叙事背景,书中公安战线打击罪犯的情节生动精彩,人物形象非常饱满。吕铮最大的特点就是跳出了类型小说的窠臼,写出了内在文学性。期待研讨会能把吕铮创作的个性特点、内在张力以及文本蕴含的思索思考和精神层面的力量,进行一个很好的挖掘。
与会者认为,吕铮在公安题材上的深耕和取得的成绩,不单是因为他长期生活战斗在公安一线,能让他完成这些题材的文学转化,背后其实包含着巨大心智劳动,乃至艰难、困难需要克服。吕铮的小说可读性非常强,他的小说看上去聚焦案件本身,但背后投射出了非常复杂的、甚至是历史变迁、社会动因的层面。他的小说处处可见理想信念的闪光。吕铮不仅是公安文学的优秀代表作家,也是新一代中国当代文学被寄予厚望的作家。他有深厚的生活经验,通过《打击队》能感受到作家是特别有召唤本领的人,所塑造的人物和场景历历在目,这是一个好作家的情感魅力。
(北京作协 供稿)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和市文联一级巡视员田鹏出席活动并致辞。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作家张策,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诗人杨锦,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梁振华,《当代》杂志主编徐晨亮,国家移民管理局新闻中心主任、公安作家聂虹影,《光明日报》“文荟”版副主编饶翔,《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执行主编李蔚超,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石一枫,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评论家傅逸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程旸等与会研讨。本次会议由北京作协驻会副主席乔叶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莉任学术主持。
吕铮,警察、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全国公安文联理事,北京作协会员。曾获第四届茅盾新人奖、第七届“北京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小说作品连续五次获得公安部金盾文学奖等奖项。《打击队》主要描写因意外破获大案被特招入警的昔日辅警邰晓阳,被分配到小满派出所打击队工作。打击队合力对罪恶重拳出击,追捕、甄别、谋略、担当,这是一名小警察的开挂逆袭之路,更是大时代热血正义的浩然之歌。
施战军用“正”、“常”、“人”三个字来评价这部小说。“正”是对社会生活的正视,即生活的复杂性没有丢掉,又写出了社会的正面,充满了理想气质的叙述;“常”是写出了人生的常态和社会的常态,充满了社会的细节,揭示了人生和社会的常理;“人”是写出了人情、人心和人味。他也看到了小说中人物为人处世的“局气”,认为吕铮秉承着《红楼梦》式的正邪观,每个人都不是完人,都有性格的弱点,但并不影响他们整体上人性的光辉。吕铮也把自身性格当中最有温度、最有光彩的那一面放在了书里。
田鹏表示,吕铮的作品以公安战线上发生的人和故事为基本叙事背景,书中公安战线打击罪犯的情节生动精彩,人物形象非常饱满。吕铮最大的特点就是跳出了类型小说的窠臼,写出了内在文学性。期待研讨会能把吕铮创作的个性特点、内在张力以及文本蕴含的思索思考和精神层面的力量,进行一个很好的挖掘。
与会者认为,吕铮在公安题材上的深耕和取得的成绩,不单是因为他长期生活战斗在公安一线,能让他完成这些题材的文学转化,背后其实包含着巨大心智劳动,乃至艰难、困难需要克服。吕铮的小说可读性非常强,他的小说看上去聚焦案件本身,但背后投射出了非常复杂的、甚至是历史变迁、社会动因的层面。他的小说处处可见理想信念的闪光。吕铮不仅是公安文学的优秀代表作家,也是新一代中国当代文学被寄予厚望的作家。他有深厚的生活经验,通过《打击队》能感受到作家是特别有召唤本领的人,所塑造的人物和场景历历在目,这是一个好作家的情感魅力。
(北京作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