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20240423期 第版:
精彩内容

中外佳作齐聚第16届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

本报讯 9月19日晚,第16届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开幕式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小剧场举办。戏剧节由北京市文联、中国国家话剧院主办,北京戏剧家协会、北京青年戏剧工作者协会承办,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支持。青戏节以培养青年戏剧创作人才、推出优秀青年戏剧作品为宗旨,以 “推动中国戏剧繁荣发展,促进国际青年戏剧文化交流”为目标,业已成为国际青年戏剧人的盛会。 市文联二级巡视员苏社钦在致辞中指出,青戏节是北京市文联重点打造的品牌活动之一,创办至今已累计推出世界各地青年戏剧艺术家的作品519部,其中包括英、法、德、意、俄、美、日等20个国家的91部优秀作品。同时,中国优秀戏剧作品也通过这个平台走向世界舞台,有32部优秀青年戏剧作品在亚、欧、美、非的各大国际戏剧节参加展演,演出场次600余场。他祝福充满才华与热情的青年创作者们,在戏剧创作的道路上,不负韶华,砥砺前行,再创佳作! 据悉,今年,青戏节将从9月初持续至12月底。来自中国、法国、波兰、格鲁吉亚等国家的24位青年创作者将在“戏剧在场”单元带来21部题材、风格迥异的剧目。全新升级的“戏剧在读”单元将迎来13个剧本的26场读剧表演活动。“戏剧在谈”“戏剧在听”“戏剧在嗨”“戏剧在案”等单元版块也将陆续揭晓。此外,由青戏节与上海YOUNG剧场共同发起的“GOAT构特别青年剧展”今年将继续聚力打造京沪双城联动的青年戏剧展演与交流平台。48小时V戏剧挑战极限 “48小时V戏剧”自2014年创立以来,已成为青戏节最有挑战性和刺激感的版块。参赛创作者随机抽取题目,用有限的48小时在组委会指定的空间中完成命题创作任务,并在舞台上完整呈现创作成果,由专业评委与大众评审投票并评选奖项。 今年,“48小时V戏剧”挑战升级,迎来更多年轻生猛的剧场创作者和跨界艺术家加入这场戏剧极限运动。5个入围团队用创造力与生命力突破时空限制,率领剧组展开头脑风暴并进入紧锣密鼓的排练。于开幕式当晚,5款“48小时”限定剧场盲盒在聚光灯下惊艳亮相。 经过紧张而精彩的集中展演,由现场观众及专家评审投票产生了本年度48小时V戏剧的最终竞赛结果。放风戏剧工作室的《夜晚作者》摘得“最佳创意奖”和“最佳作品奖”两项大奖,罗涣涣戏剧工作室的 《对称》则赢得 “观众选择奖”。“戏剧在场”单元精彩加倍 本届青戏节“戏剧在场”单元展演剧目数量加倍、精彩升级,24位青年导演的21部作品将在北京6大剧场与观众见面。 国际青年佳作将在这个秋天重返青戏节的舞台,来自法国、波兰、格鲁吉亚的青年创作者将分别呈现各具特色的作品。《背靠墙壁》、《人类已死,我们现在是人类》和《玛丽亚卡拉斯的大师班》,为观众带来别样的青年视角与跨文化的戏剧体验。 国内展演作品中,程文明导演的《我们的故事+掠夺》,刘朝晖导演的《生命之书》,聂竞竹导演的《莎士比亚的女人们》,关注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对于日常生活与艺术创作的激荡。乐益融社会工作事务所的残健共创戏剧《逆转未来》构造出一个残障-健全关系倒转的后核战争时代。孙铭池导演的《异常》则将目光聚焦于所有无法用现存自然科学和日常逻辑架构解释的超自然现象。宋白导演的《全世界最丑的女人》和李雅婷导演的《她没有看见我》都是以女性为创作主体和关注对象的作品。经典戏剧文本仍然是青年戏剧创作的土壤,虓汉导演的《海鸥-再见》从契诃夫名剧《海鸥》出发,表现年轻作家特里波列夫的主观世界,通过多种媒介让这个青年发出曾经未被听见的声音;肖竞导演的《桃花扇》着重呈现男女主人公和其他众多角色在时代洪流中的不同选择与遭遇,寻找在历史废墟之上重建生活的意义与方法。 个体的生命经验与生活故事依然是受到青年创作者偏爱的命题,如钱敏导演的《从静默的地方出发》,郑杰导演的《洛希极限》等。我们还将看到李凝导演的《X趾》,顾天宇、陈丹璐、王梦凡导演的《采取事物的立场》,潘晓楠导演的《安坐者是可爱的》3部富有观察力、思考力与创造力的肢体作品。“戏剧在读”单元全面升级 本届青戏节“戏剧在读”单元全面升级,3大版块,13个剧目,26场读剧表演,从大师经典到新锐原创,知名戏剧导演、跨界艺术家、青年戏剧创作者共同聚焦文本,深入挖掘文字背后的意义空间,创造更新鲜好玩的读剧表演体验。 “致敬卡夫卡”版块将由李建军、孟京辉、杨婷、李鲁卡领衔,“重构经典”版块将迎来青年导演陈老巨的 《沃伊采克机器》、当代装置与雕塑艺术家谭英杰的《遗忘前的最后悔恨》和发光曲线乐队主唱薛大染的《鹅笼大酒店》,通过跨界艺术实验对经典文本进行创意重构和创造性朗读。“新锐原创”版块邀请6位青年剧作家带来新近创作的剧本——肖竞的《狗窝》、洪天贻的《湖边假期》、杨小雪的《动物园里有什么》、马乙鑫的 《李彩假日》、吴芷葳的《波兰火车》、程月旻的《顿悟》,通过读剧表演的形式,与观众交流他们最新的观察、思考与创造。(北京剧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