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信息
下一版>
<上一版
市文联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调研
本报讯 (记者 修雨薇)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按照北京市文联主题教育调研工作安排,6月20日,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和二级巡视员苏社钦一行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就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发展路径展开专题调研。 北京人艺党组书记王文光,党组副书记、院长冯远征,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艺术处、演出中心、创作室等部门负责人参与座谈。市文联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市文联一行与北京人艺围绕 “人艺在经典剧目传承、作品创作打磨等方面的措施与成果”“表演人才培养机制”“舞台剧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座谈交流。北京人艺相关同志介绍了北京人艺在舞台剧创作、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北京人艺作为演出生产单位,演出剧目由经典剧目、保留剧目、原创剧目以及需要再打磨的新剧目构成,通过“老人带新人”的方式,实现经典剧目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立足严格的生产与考核制度确保舞台剧的艺术质量。同时,不断加强院内外合作,接受外部同行的理念与经验,努力开拓“戏剧领域的风向标”。 冯远征表示,对经典剧目的传承理念融化在每个北京人艺人的血液中,也体现在排练厅的“规矩”意识里。剧本是一剧之本,北京人艺作为“剧作家”的剧院,需要加强与年轻艺术家的沟通交流,不断挖掘、培养编创类人才。同时,更需要强化理论研究,密切联系专家学者,不断提炼、梳理相关文艺理论。他认为,舞台剧的发展趋势是百花齐放的,逐渐呈现出以现实主义为主流、其他形式为补充的创作格局。未来剧院对舞台剧先锋性的探索不仅在于形式上的创新,更在于创作者主观意象的表达。 王文光指出,“大戏看北京”的文化名片为北京舞台剧的创作带来了深厚的土壤,小剧场更成了大剧场的源头活水。北京人艺一直坚持高标准创作,通过多种方式提升艺术丰富性与艺术水准。一方面,赋予经典作品新的时代意义,不断在传承中寻求新突破与新发展。另一方面,挖掘、打磨“剧目库”中的储备剧本,并投入小剧场中进行排演与反复实验。同时,北京人艺也通过剧场的运营反哺剧院的生产模式,不断创作出能够经得起时间和市场检验的经典作品。 在听取座谈人员提出的想法和建议后,陈宁表示,近年来北京人艺在硬件条件、作品呈现等方面,不断从纯粹走向丰富。北京人艺有一定的不可复制性,在北京人艺的作品中可以同时感受到历史的厚度、人性的深度,感受到创作者对当今时代的思考。北京市文联会更好地发挥凝聚作用,立足老舍剧场搭建交流、孵化的平台,组织开设高水平的艺术培训课程,依托“高校文艺评论联盟”组织戏剧评论活动,挖掘好的创意与有潜力的人才,不断强化与文学家、艺术家的讨论与交流,加强与专业院团的对接与沟通,推动艺术作品向舞台剧的成果转化。此外,对于大家提出的编创人才紧缺、生产能力不足、与艺术家沟通渠道不畅等方面的问题,市文联也将认真梳理、总结,进一步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推动北京舞台剧的创新发展和精品化路径,为繁荣发展首都文艺事业贡献力量。 座谈之前,市文联一行参观了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了解了北京人艺的建院历史、剧院奠基人的生平与艺术成就,以及舞台美术的成果等。
20230629
网页版阅读
FLASH阅读
20230616
20230530
20230517
2023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