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文艺2023年06月29日期 第06版:信息
新媒体文艺评论为什么要关注软件?
本报讯 6月12日,“数码媒介环境的底层逻辑——新媒体文艺评论为什么要关注软件?”专题研讨会在京举办。此次研讨会由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新媒体文艺评论委员会、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共同主办。会议由北京评协副主席、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副所长邵燕君主持。
本次研讨会围绕《编码日常:大众软件批判》一书展开,该书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秦兰珺首先做主题发言。她从该书的写作缘起谈起,围绕新媒介文艺评论为什么要关注软件、软件是否能够拓展并且如何拓展新媒体文艺评论的向度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度分享。与会专家借助审视《编码日常:大众软件批判》一书,围绕如何认识大众软件、大众软件如何影响人和人的生活、如何看待大众软件批判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旨在为新媒介文艺研究和评论拓展新的维度和可能。
与会者表示,硬件是实存的物质,软件是一系列指令的结合,是非常柔软且具有流动性的。我们与软件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的羁绊关系。结合ChatGPT等人工智能新技术未来可能带来的文科领域的新挑战,我们研究技术、研究媒介的最终立场是什么?是要研究不断更新迭代的技术,还是研究技术的使用者、研究人本身?例如,滤镜下的审美导向,是先有这样的审美趣味,还是先有这样的滤镜技术?底层逻辑是什么,是互相成就还是互相影响?这些都是研究者、读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在使用大众软件的过程中,对于人们行为的规训、对于价值观的重新塑造也在同步发生。
本次研讨会是北京评协新媒体文艺评论委员会组织的首次学术研讨活动。
(北京评协 供稿)
本次研讨会围绕《编码日常:大众软件批判》一书展开,该书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秦兰珺首先做主题发言。她从该书的写作缘起谈起,围绕新媒介文艺评论为什么要关注软件、软件是否能够拓展并且如何拓展新媒体文艺评论的向度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度分享。与会专家借助审视《编码日常:大众软件批判》一书,围绕如何认识大众软件、大众软件如何影响人和人的生活、如何看待大众软件批判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旨在为新媒介文艺研究和评论拓展新的维度和可能。
与会者表示,硬件是实存的物质,软件是一系列指令的结合,是非常柔软且具有流动性的。我们与软件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的羁绊关系。结合ChatGPT等人工智能新技术未来可能带来的文科领域的新挑战,我们研究技术、研究媒介的最终立场是什么?是要研究不断更新迭代的技术,还是研究技术的使用者、研究人本身?例如,滤镜下的审美导向,是先有这样的审美趣味,还是先有这样的滤镜技术?底层逻辑是什么,是互相成就还是互相影响?这些都是研究者、读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在使用大众软件的过程中,对于人们行为的规训、对于价值观的重新塑造也在同步发生。
本次研讨会是北京评协新媒体文艺评论委员会组织的首次学术研讨活动。
(北京评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