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文艺2023年06月29日期 第03版:信息
专家研讨网络文艺精品化创作生产
本报讯 (记者 修雨薇 南若然) 6月25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市文艺研究与网络文艺发展中心承办的 “网络文艺离精品化还有多远?”理论研讨会举办。会议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网络文艺精品创作的路径。
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吕钦,中宣部文艺局网络文艺处处长刘涛,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胡一峰,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教授许苗苗,北京市文联签约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北京师范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王韵,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秦兰珺和王玉玊,北京青年报文艺评论部负责人刘江华参加会议。会议由北京市文艺研究与网络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柴莹主持。
与会专家以网络文学、网络视听(长短视频、微短剧)、网络游戏为蓝本,围绕“网络文艺创作的现状”“网络文艺创作规律”“网络文艺和传统文艺的融合发展”“网络文艺人才培养”“网络文艺精品评价标准”等议题展开研讨。
胡一峰认为,网络文艺存在网络性与艺术性的矛盾,它的标准与传统文艺相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建议北京市文联加强对网络文艺评价标准的研究,形成导向性、专业性等方面的要求,助力行业发展。
许苗苗指出,互联网文化的建构离不开网生代的参与,而网络文学是需要众多生产者参与的文本,不仅要关注作品本身,还要重视生产者能力的提升,用更多元的维度评价网络文学作品。
孙佳山指出,主流化、标准化、工业化是网络文艺精品化的前提。当前的网络文艺缺乏职业分类,对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监管不足,尚未跟上数字化产业和移动互联网工业的步伐。建议提高网络文艺工作者待遇,“以人为本”推动网络文艺精品创作。
秦兰珺结合文联的“两新”工作,认为网络文艺的“精品”概念要不断更新,包容作品的“对话性”“公共性”。她建议以推优活动为抓手,逐步建立网络文艺精品生态系统,促进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融合发展。
王韵指出,微短剧需要实现题材多元化,满足全方位观剧需求;在互动微短剧等形式上实现创新加速;推出更多精品作品,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基本功。
王玉玊对网络文艺的精品化创作提出具体建议:网络文艺的引导和管理,要尊重网络文艺在新的媒介环境和文化环境中诞生的新题材、新形式,并对网络文艺的创作尝试留出试错空间。不断优化意识形态工作,明晰网络文艺审核标准,提升创作者的修养。
刘江华希望与市文联加强文艺评论方面的合作,借助新媒体平台开设网络文艺评论的专栏,为网络创作者提供作品推荐、影视化的平台,不断探索网络文艺的创作规律,提升网络文艺受众的欣赏品味。
刘涛希望市文联深入网络文艺的内部机制建设与创作生产之中,积极关注最新的业态与新技术的发展,参与网络文艺标准的制定,引领网络文艺新风尚,广泛团结联系网络文艺人才。
吕钦感谢各位专家对网络文艺精品创作、网络文艺发展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他表示,市文联将继续做好 “做人的工作”,不断推动文艺创作:强化思想引领,引导网络文艺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健全政策机制,优化文联组织网络文艺顶层设计;深耕内容建设,在网络文艺创作质量上下功夫;助力推介宣传,打造网络文艺品牌活动;强化人才培训,培养新时代网络文艺人才队伍。
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吕钦,中宣部文艺局网络文艺处处长刘涛,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胡一峰,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教授许苗苗,北京市文联签约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北京师范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王韵,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秦兰珺和王玉玊,北京青年报文艺评论部负责人刘江华参加会议。会议由北京市文艺研究与网络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柴莹主持。
与会专家以网络文学、网络视听(长短视频、微短剧)、网络游戏为蓝本,围绕“网络文艺创作的现状”“网络文艺创作规律”“网络文艺和传统文艺的融合发展”“网络文艺人才培养”“网络文艺精品评价标准”等议题展开研讨。
胡一峰认为,网络文艺存在网络性与艺术性的矛盾,它的标准与传统文艺相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建议北京市文联加强对网络文艺评价标准的研究,形成导向性、专业性等方面的要求,助力行业发展。
许苗苗指出,互联网文化的建构离不开网生代的参与,而网络文学是需要众多生产者参与的文本,不仅要关注作品本身,还要重视生产者能力的提升,用更多元的维度评价网络文学作品。
孙佳山指出,主流化、标准化、工业化是网络文艺精品化的前提。当前的网络文艺缺乏职业分类,对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监管不足,尚未跟上数字化产业和移动互联网工业的步伐。建议提高网络文艺工作者待遇,“以人为本”推动网络文艺精品创作。
秦兰珺结合文联的“两新”工作,认为网络文艺的“精品”概念要不断更新,包容作品的“对话性”“公共性”。她建议以推优活动为抓手,逐步建立网络文艺精品生态系统,促进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融合发展。
王韵指出,微短剧需要实现题材多元化,满足全方位观剧需求;在互动微短剧等形式上实现创新加速;推出更多精品作品,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基本功。
王玉玊对网络文艺的精品化创作提出具体建议:网络文艺的引导和管理,要尊重网络文艺在新的媒介环境和文化环境中诞生的新题材、新形式,并对网络文艺的创作尝试留出试错空间。不断优化意识形态工作,明晰网络文艺审核标准,提升创作者的修养。
刘江华希望与市文联加强文艺评论方面的合作,借助新媒体平台开设网络文艺评论的专栏,为网络创作者提供作品推荐、影视化的平台,不断探索网络文艺的创作规律,提升网络文艺受众的欣赏品味。
刘涛希望市文联深入网络文艺的内部机制建设与创作生产之中,积极关注最新的业态与新技术的发展,参与网络文艺标准的制定,引领网络文艺新风尚,广泛团结联系网络文艺人才。
吕钦感谢各位专家对网络文艺精品创作、网络文艺发展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他表示,市文联将继续做好 “做人的工作”,不断推动文艺创作:强化思想引领,引导网络文艺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健全政策机制,优化文联组织网络文艺顶层设计;深耕内容建设,在网络文艺创作质量上下功夫;助力推介宣传,打造网络文艺品牌活动;强化人才培训,培养新时代网络文艺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