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文艺2023年06月16日期 第04版:信息
两岸名师对话“汉唐遗韵舞华风”
本报讯 艳歌一曲千里共,美娥簪花满堂春。南管清音吟相思,梨园曼舞道阳关。近日,由北京市文联、北京市台办主办,北京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促进会、汉唐乐府协办的“汉唐遗韵舞华风”——第23届京味文化之旅暨“传承·发展”两岸文化名师对话活动在老舍剧场举办。活动由两岸文化名师对话和汉唐乐府《艳歌行》演出两部分组成。
文化部原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王文章,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市台办主任霍光峰,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白靖毅等有关部门领导和两岸音乐舞蹈工作者出席。
陈宁在致辞中介绍了京味文化之旅的发展历程并指出:“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共同的心灵根脉和归属。”
霍光峰在致辞中表示:“两岸同受中华文化哺育滋养,有共同的文化基因和价值理念,盼两岸艺术界人士共同努力,让中华文化绽放更多华彩。”
致辞环节由白靖毅主持。对话环节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江东主持,海峡两岸专家从中国古典音乐舞蹈的角度切入,共研南音古乐与梨园舞蹈的当代重建。
南音是闽南地区传统音乐,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于2009年列入非遗代表作名录。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田青认为,南音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大地上可以找得到的最古老的音乐,像南音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两岸共同的遗产,需要两岸共同继承。
台湾汉唐乐府创始人、艺术总监陈美娥表示,两岸之间不仅血脉相连,更重要的是文脉和情脉相连。两岸人民同文同种,两岸文化同流同脉,这种深入精神血脉对祖国的情感所向与文化归属感是克服诸多困难,向大陆寻根的动力源泉。
本次名师对话与演出促进了两岸文化与情感的交流,增强了两岸共同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决心与信心。
(活动交流部 供稿/图)
文化部原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王文章,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市台办主任霍光峰,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白靖毅等有关部门领导和两岸音乐舞蹈工作者出席。
陈宁在致辞中介绍了京味文化之旅的发展历程并指出:“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共同的心灵根脉和归属。”
霍光峰在致辞中表示:“两岸同受中华文化哺育滋养,有共同的文化基因和价值理念,盼两岸艺术界人士共同努力,让中华文化绽放更多华彩。”
致辞环节由白靖毅主持。对话环节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江东主持,海峡两岸专家从中国古典音乐舞蹈的角度切入,共研南音古乐与梨园舞蹈的当代重建。
南音是闽南地区传统音乐,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于2009年列入非遗代表作名录。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田青认为,南音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大地上可以找得到的最古老的音乐,像南音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两岸共同的遗产,需要两岸共同继承。
台湾汉唐乐府创始人、艺术总监陈美娥表示,两岸之间不仅血脉相连,更重要的是文脉和情脉相连。两岸人民同文同种,两岸文化同流同脉,这种深入精神血脉对祖国的情感所向与文化归属感是克服诸多困难,向大陆寻根的动力源泉。
本次名师对话与演出促进了两岸文化与情感的交流,增强了两岸共同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决心与信心。
(活动交流部 供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