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20240515期 第版:
精彩内容

新时代文艺的思想新指针

■白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近日,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市文联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的形式,邀请白烨研究员作了专题辅导报告。报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深受欢迎。本报特约白烨根据报告主题撰写了这篇专题稿件,刊发于此,以进一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助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开展。 ——编者 党的十八大也即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把文化建设与文艺繁荣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面,多次就文化与文艺事业作出重点部署和发表重要讲话。据不完全统计,近些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讲话,加上一些重要的谈话、贺信,已有10多次。讲话的频次之大,分量之重,篇幅之多,在当代文艺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显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艺事业的高度重视,也表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艺创作的喜爱与熟谙。 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系列文艺讲话总和起来看,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与文艺的论述,不仅篇幅较多,内容丰厚,而且重点突出,逻辑严密,已以博大精深、自成体系的方式,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构成。一、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构成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在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将这一思想的核心内容概括为“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并从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成就、概括原创性理念和思想,提出“两个确立”重要论断: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在这“十个明确”中,第三个“明确”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第四个“明确”中的新时代的“以人为本”的发展总目标,第五个“明确”中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都内在地包含了文化事业、文艺战线和文学工作。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讲述第一个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时,就明确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这种对于文艺的地位与作用的准确把握、高度要求和热切期待,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化与文艺在民族复兴大业的重要功能,以及文化与文艺事业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性。 具体来看,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构成,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文艺论述在三个方面具有着其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指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方向与奋斗目标,这就是以民族复兴为主题,以服务人民为中心,以中国精神为内核,在紧随时代步伐、记录社会变化、书写人民奋斗的过程中,建设、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文艺。 第二,为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软实力进行战略布局。文艺工作既承担着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本有职责,也担负着以文艺的方式,为民族立传,为国家塑形,传扬民族精神,传播中华文明,尤其是向国际社会解码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成功秘诀、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变迁和心灵世界的重要使命。因此,要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中国故事,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 第三,为攀登文艺高峰提出具体的措施与路径。为了适应新的时代需要,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新的需求,文艺需要攀登新高峰,开拓新境界。在这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文艺现状的主要问题所在(“两有两缺”),提出要更多地创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并向作家艺术家提出了“守正创新”的希望,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努力创作无愧于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二、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总体性特征 无论是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讲话,还是阅读他的讲话文本,我们都会有一个特别的感受,那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看待和谈论文艺问题,立场很内在,见解很精到,语言很精炼,文风很清爽,内中贯注了对于文艺建立在热爱基础上的了解,立足于了解基础上的深谙。可以说,他的讲话,始终交织着党的领导人与文艺欣赏者的双重身份,因而读来启人,听来引人,让人有促膝交谈、如沐春风的强烈感受。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讲话,在集中反映文艺自身发展和党领导文艺的两个基本规律和已有经验,更多、更大和更广地凝聚共识的同时,在总体构想与总的布局上具有着强烈的针对性与恢弘的战略性,那就是在直面新时代的文艺现状,解决新时代的文艺问题,引领新时代的文艺事业。因而,这些具体的文艺论述中,不断呈现出一些总体性的特征,令人感觉十分突出,印象格外鲜明。如:中华性的本位立场,人民性的价值指向,时代性的问题意识,等等。这样一些特征元素的相互交织和贯穿其中,使得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论述自成系统,而且也显示出自己的独有特色与特殊价值。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时,特别指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中国当代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这一重要论述里,有两个关键词与“中国特色”关系甚大,这就是“中华文化立场”和“民族的”定语。“中华文化立场”,强调的是文化立场上的主体站位;“民族的”,强调的是文化属性上的族群标记。这两点分别从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强化着文化所应葆有的特征与特色。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文艺,尤其需要在理论批评和文艺创作中,乃至文艺活动与文艺生活中,突出“中华性”文化立场,彰显“民族性”审美风范。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几次重要文艺讲话里,“人民”都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也是有着重要蕴含与意义的一个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第三个问题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第二个问题即是“希望大家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部分,他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这些论述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文艺与人民的内在缘结和密切关系,并以“人民”为价值指向的内核与中心,展开文艺论述的相关要点,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基本体系。 新时代迎来新机遇,新时代面临新问题。当下的文艺领域,在总体多元多样的纷繁样态中,隐含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都打着这个时代或显或隐的印记,是这个时代所特有的。比如,文艺创作中的守成与创新的矛盾、数量与质量的矛盾,文艺生产中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的矛盾,文艺传播中的娱乐效果与审美效应的矛盾、艺术标高与市场指标的矛盾等等,以及由此带来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雅与俗的混淆与颠倒等,都使当下的文艺领域,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元素的混合性、样态的混杂性,使得人们难以分辨,更难以应对。面对这种纷繁复杂的文艺现状,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既有要言不烦、一针见血的批评,又有简明扼要、秉要执本的点拨。许多难以辨析的现象,许多氤氲不明的倾向,经由这样的鞭辟入里的点评与点拨,使得问题的症结摸准了,解决的路径找到了,人们不仅由此看到了矛盾与问题所在,也由此引起人们的自我反思与深刻自省。三、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10个要点 习近平总书记文艺论述的思想内涵十分丰富,重点与亮点也比比皆是。仅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三篇重要专题讲话来看,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主要是10个方面,也即10个要点: 1.文艺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相连 关于文艺的重要地位与特殊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里的许多地方都有涉及。他把文艺和文艺工作放置于国家和世界的发展大势中来审视,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人类文明的历史进步,到中华文化的与时俱进,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从世界的大范围、国际的大环境、中国的大历史、时代的新运势,沿坡讨源,层层递进,使文艺的巨大功能与特殊作用,文艺家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逐步彰显,不断突出,从而更深入也清醒地认识和理解 “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在深化对于文艺的基本认知的同时,不断增强自己的使命感与责任心。 2.反映时代精神是文艺家的神圣使命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了整体的文艺与时代的密切关系,这就是“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2016年,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他又特别提出,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文艺与时代的这种关系,是文艺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文艺工作者与时代的关系,当然是题中应有之义。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不仅就“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属性,作了“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的新的解说,他还进而论述道,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这种秉要执本又简明扼要的阐释,以“为人民”为旨归,揭示了社会主义文艺的要旨与要义,也使“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在其内在精神上合而为一,统归于“为人民”的终极目标。可以说,这是在文艺的本质属性与根本方向上,又一次体现新思想的新阐释。 4.文艺家应有的素养与修为 文艺要创造精品力作,文艺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样的要求、这样的性质,就自然要求文艺家要具有丰厚的素养与优良的品质,这包括高度自觉的文化自信,守正创新的努力方向,精心打造文艺精品的艺术技能,尤其是从人民的实践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因而,习近平总书记向文艺工作者郑重提出,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 (下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