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20250117期 第版:

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当前位置:北京文艺2023年04月14日期 第01版:要闻

市文联召开九届五次理事会

奋力推进新时代首都文艺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记者修雨薇 南若然)4月7日,北京市文联第九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市文联主席陈平主持会议,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作了题为 《自信自强 开拓创新 奋力推进新时代首都文艺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报告。市文联主席团成员、百余名理事会理事参会。同日,市文联九届五次主席团会召开,审议通过了相关事宜。
  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等精神,通报市文联第九届理事会理事变更情况、第九届理事会副主席增选事项,审议通过 《北京市文联九届五次理事会工作报告》。
  陈宁在工作报告中指出,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新时代做好文化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首都文艺界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倍感振奋、备受鼓舞。这一年,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大戏看北京”,积极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把“做人的工作”和“推动创作优秀作品”贯通起来,团结和带领首都文艺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这一年,我们聚焦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不断加强文艺创作统筹,为首都文艺家搭建更好的创作服务平台,打造完成了一整套创作生产服务链条,文联组织实现了由“活动组织型”向“创作主导型”的职能转变。一是紧扣 “做人的工作”,加强思想引领,团结带领首都文艺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导向鲜明的“开班第一课”。二是聚焦 “大戏看北京”,完善创作生产服务链条,让创作优秀作品成为主责主业。聚焦创作,完成组织机构布局、政策机制优化,做好服务引导工作;聚焦中心,抓好精品创作引领。三是坚持以首善标准做好首都文化“大文章”,着力打造文艺品牌,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和文化获得感。北京文学国际影响力不断拓展;文艺评论品牌效应日益彰显;文艺活动精彩呈现。四是坚持专业凝聚、行风引领,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倡导形成德艺双馨的文艺生态。加强文艺人才培养;做好文艺人才推荐;大力倡导德艺双馨。五是聚焦改革转型,强化服务职能,持续在夯实文艺事业发展根基上用力发力。组建北京市文艺家服务中心、北京市文艺研究与网络文艺发展中心、北京文学期刊中心;加强新媒体建设。
  陈宁表示,一年来,各区(局)、产(行)业文联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各区党委政府和上级组织要求,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取得了较好工作成效:一是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二是品牌活动亮点纷呈,三是节庆文化惠民和文艺志愿服务形式多样,四是组织建设不断优化。基层文联组织在繁荣区域文艺创作、推动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过程中,发挥作用明显,取得成果丰硕。
  陈宁指出,回顾过去一年,我们共同见证首都文艺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在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中有艺术呈现,在北京文化论坛等大事中“有声音、有位置、有作用”,在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中佳作层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的坚强领导、市委宣传部的关怀支持,更离不开每一位理事的辛勤耕耘与不懈努力。九届四次理事会以来,首都文艺界失去了多位艺德高尚、倾心文艺事业的文艺名家,他们崇高的道德人格、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激励我们前进。
  陈宁表示,2023年,市文联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文艺工作和群团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发挥文联组织“两个优势”,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平稳有序做好市文联11个协会的换届工作。陈宁对如何开展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提出了8点要求:加强理论武装,在思想引领上下功夫;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在推出高质量的文艺作品上下功夫;做优文化活动,在丰富文艺产品供给上下功夫;强化文学“母体”作用,在构建大文学发展格局上下功夫;挖掘文化内涵,在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上下功夫;加强评论阵地建设,在提升北京文艺评论影响力上下功夫;以“老舍剧场”为牵引,在转变职能上下功夫;夯实组织基础,在增强组织生机活力上下功夫。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