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20250117期 第版:
精彩内容

书军旅豪情 振颜体雄风

我知道颜振卿这个名字大概是30年前的一次缘份了。那是1982年8月《解放军报》刊登了我的一篇报道,叫做《战士的良师益友——记书法家李铎》。一时间,我收到了来自全军各部队上百封书法爱好者的来信,尤其是边海防最艰苦地区的战士最多。这其中有一封信格外引起我的关注,那就是来自西北边陲腾格里沙漠腹地守备部队战士颜振卿的来信。他寄来一封长达8页的信和真草隶篆四条屏边塞诗书法作品。我观看良久,心生感动。他的信热情洋溢,情真意切,求知若渴,谈书法体会头头是道,其四条屏作品以颜楷、“二王”小草、汉隶和大篆书写,虽嫌稚嫩和嬴弱,但依稀可见其临帖所下的笔墨功夫,路子正,基础好,悟性高。出于鼓励和鞭策,我给他回信提出了要求和希望,并手书赠诗一首:“此事回头第二功,小桥白仞水流还。从知父老观腾日,还在英雄悔过中”。 从此翰墨结缘,时有来往。10年后,振卿于1992年出版第一本书法专集,我给题写的书名。1999年振卿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庆祝澳门回归个人大型书法展,我又欣然题贺并参观展览。可以说振卿的每一步成长进步,我都十分留心关注。他从一个大漠深处守边的战士,一步一步走来,登上了中国最高艺术殿堂举办展览,并多次荣获军内外书法展大奖,而且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军旅著名书法家,是很不容易的。他是凭着一股子坚忍不拔的勇气和拼搏奋斗的精神得来的,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也为自己的军旅生涯和艺术增添了靓丽的光彩。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并为他祝福。 振卿最为擅长而成就最高的是行草书,其行草书胎息于颜氏“三稿”,即《祭侄文稿》、《祭伯父文稿》和《争座位帖》,以三稿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系统临摹和精研。振卿窥得颜体稿书之秘,遂在创作中借鉴应用,有意无意地去抄写诗词歌赋和古今中外妙文雅言集粹,甚至在亲朋好友的书信往来中,也用毛笔书写 “三稿”的风格,还时常起草文稿,书写日记时也加以训练和应用。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书写习惯,无形之中也把“三稿”的笔墨技巧应用得得心应手,从而也形成了自己的笔墨语言和创作模式。他的这些文稿式的作品,具有原创性、鲜活性和不可复制性,天真烂漫,出于心性和情感的流露。甚至比他精心创作的获奖作品还具有审美价值和含金量。也许振卿长期在西北边塞服役的缘故,养成了写诗遣情的雅好。撰写诗词数百首,从中遴选出百余首得心之作,创作成百幅作品,集为一册付梓出版。这是值得令人大加赞扬和提倡的创作方式。每一首诗每一幅作品都饱蘸浓墨抒发着一腔炽热的家国情怀,字里行间流露的是真情实感,直抒胸臆,畅叙衷曲,以情命笔和泪而书,让人读之感动。如《浪淘沙·腾格里》词四屏八尺作品,步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词之韵,遗颜鲁公《祭侄文稿》笔意书写,诗书合璧,情景交融。用笔古拙苍茫,雄厚遒劲,浓墨枯笔,参差错落,通篇笔势纵横豪放,逸笔草草,却又尽合法度,英风浩气溢于笔墨之间,把军人的壮志豪情通过笔墨的跌宕起伏,抒发得淋漓尽致,使情感和书艺达到了高度得融合。 振卿为人厚道,老实本份,人品书品都得到同行的认可,正值创作的黄金年龄,积淀雄厚,精力充沛。希望他再拓宽新的思路,领悟艺术真谛和高境界,奋笔耕耘砚田,勇猛精进,厚积而薄发,创作更多的精品力作,奉献社会和人民。(下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