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20240515期 第版:
精彩内容

首都文艺界深切怀念金铁霖同志

(上接4版)金铁霖先生的中国声乐梦 北京音协会员、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主任王士魁: 11月15日,敬爱的声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原院长金铁霖先生逝世,享年83岁。我们感到无比悲恸。金铁霖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声乐教育事业,是中国声乐的一面旗帜,他的离去是音乐界的重大损失。 金铁霖先生培育桃李,鞠躬尽瘁。他用自己的一生为中国声乐教育事业构筑了一座丰碑。他将炽热的爱和满腔的心血全部倾注于中国声乐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歌唱家与声乐教育家,他们活跃在国内外各大舞台、讲台,成为音乐界的佼佼者与“常青树”。乔羽先生曾这样评价他:“金铁霖教授是当今最著名的声乐教育家。他之所以著名,是因为他以自己的实践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其中有几位已经成为近30年来在中国民族声乐乐坛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代表着当前民族声乐的水平。这样的成就,在我国声乐教育史上是不多见的。” 这些教学成果代表的不仅是金铁霖先生的非凡成就,同时也代表了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的教学成果,由此奠定了中国音乐学院中国声乐专业在全国的领军地位。中国声乐多年一直是中国音乐学院的品牌专业,并入选国家“双一流”重点学科建设方向,这与金铁霖先生为代表的前辈们的付出是分不开的。他注重教师梯队建设,凝聚优秀的师资人才来校任教;注重课程建设,形成了系统、完善的声乐课程体系;注重教材建设,重视地方民歌挖掘,鼓励新作品推出,先后出版了两套影响深远的中国声乐教材等。多年来,我校中国声乐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这和金铁霖先生与前辈们奠定的良好基础是直接相关的。 金铁霖先生学贯中西,奉为典范。对于中国声乐艺术的贡献,不仅在于他为中国培养了众多“人民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更重要的是,他主张中国声乐要根植于民族沃土,以继承传统、借鉴创新为手段,融会古、今、中、外声乐艺术之优秀成果,为中国声乐艺术发展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人民审美的声乐发展道路,并且创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民族审美与时代特征的声乐教学体系。 自1985年起,他先后在《北京日报》《人民日报》《中国音乐》《人民音乐》等报纸、刊物上发表《少数民族声乐的希望》《继承发展民族声乐传统振兴民族声乐事业》《谈民族声乐教学》《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教学探索》等学术论文50余篇。历经长期的实践与深入思考,他提出中国声乐应以“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作为宏观发展方向。并在深刻认识中国观众审美观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声乐的人才选拔与培养应以“声、情、字、味、表、养、象”7个方面作为标准,为中国声乐的比赛提供了明确的评判依据。他还提出了一系列完整的、富有创建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如“三个阶段”理论、启发式感觉教学法等。 他将理论成果总结、凝练,先后出版声乐教学磁带 《中国民族声乐学习与训练》与教学光盘《金铁霖声乐教学》,声乐专著 《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金铁霖声乐教学法》《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等10余部,这些教学碟、专著与教材的出版与发行,被声乐教育工作者视为教学典范,对中国声乐教育的发展与声乐理论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金铁霖先生贡献突出,实至名归。他毕生致力于发展中国声乐教育事业,不仅为构建中国声乐教学体系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创造了常人无法企及的卓越成就与非凡的人生。 他于1985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的部级 “尖子演员”称号;1988年获北京市高教系统“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先进工作者称号;1989年“民族声乐教学”项目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国家级优秀奖;1997年被国家人事部评选为 “优秀中青年专家”;199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1999年获文化部教育科技司 “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华英才半月刊社、北京大学、中国青年报社、中国改革报社、中国教育电视台等机构评选为“2004年全国十大艺术英才”;2005年主持的课题“民族声乐教学”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2006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7年获得第二届文化部创新奖;2009年主持的课题 “构建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与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获得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称号等。 他一直将弘扬中国声乐艺术,振兴中国声乐事业视为己任。除了繁忙的教学工作,他还常常往返全国各地,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近80次,担任国内外各类重大声乐比赛评委40余次,对推动中国声乐艺术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金铁霖先生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中国声乐教育事业,为弘扬、振兴中国声乐艺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逝世是中国声乐界的巨大损失。巨星陨落,悲恸万分,斯人已逝,幽思长存。金先生的精神将永远铭记我们心中!他在有生之年一直强调自己的“中国声乐梦”是弘扬中国声乐艺术,唱响世界舞台。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秉承金先生遗志,为构建中国声乐学派,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国声乐梦”而继续奋斗! 深切缅怀金铁霖先生!铭记恩情 传承师道 歌唱家、北京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黄华丽:11月15日,恩师金铁霖老师仙逝,令我悲痛万分。我失去了一位最可敬可佩的恩师,中国声乐界失去了一位泰斗。金老师慈祥的面容一直都浮现在眼前,他老人家没有走,他一直都在凝望着我,他永远活在我的心里。金老师是我的恩人,是我人生道路上的领路人。是金老师引领我步入中国民族声乐最高学府中国音乐学院学习声乐,教我“先做好人,再唱好歌”。30年来见证了我从特招入伍为官兵服务到为新时代放歌。对待学生,金老师像慈父一样,可亲可敬;对待教学育人,金老师一丝不苟,孜孜不倦,开拓追求,建立了中国声乐学派理论。恩师虽逝,师道永存。我们要把恩师的志愿传承下去,把恩师的教学理论“七字标准”运用在演唱中、运用在教学实践中——这是对恩师最好的告慰。 歌唱家戴玉强:1990年,我考上了总政歌剧团,经常去当时还位于前海西街17号恭王府中的中国音乐学院,听小礼堂里举办的公开课。一次,一位比利时声乐专家来办讲座,我在现场唱了首歌,希望能得到指点。台下时任声乐系主任的金铁霖觉得我唱得不错,同意我以后去听课。第二年,我考入了解放军艺术学院。后来,我的老师、金铁霖的夫人马秋华因怀孕减少工作量,我的学习开始由金铁霖老师接手。教书匠和教育家的区别是,教育家能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准备发现每一位学生的艺术特质,金铁霖老师就是这样的人。我之前换声区容易出现破音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是金铁霖老师指导我打开喉咙,把声音真正放到气息上,彻底帮我解决了这一顽疾。对此,我受益匪浅。因此,毕业后,我跟随金老师继续学了近3年,每次有重要演出都会请他出席,结束后好听听他的建议和指点。金铁霖老师在民族声乐体系建设上处于开宗立派的地位,形成了自己的学派。我将永远铭记老师的教诲! 歌唱家王丽达:跟随金铁霖老师学习20余年,金老师在学习上对我耐心指导,以他的无私和大爱,指引着我在学业和事业发展中前行的每一步。 歌唱家祖海:想起老师给我上声乐课,每次演唱会的辅导,恍如昨日历历在目。能成为您的学生是我的骄傲,您的恩情和教诲让我永生难忘。 (曹桦 供稿 朱明德、黄华丽、戴玉强等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