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信息
下一版>
<上一版
首都文艺界职业道德巡回宣讲首场报告会举办
本报讯 11月8日,北京市文联“崇德尚艺 笃行致远——首都文艺界职业道德巡回宣讲”的首场报告会在友谊宾馆举办,魔术师傅琰东、摄影家刘英毅、美术家黄华三、民间文艺家哈亦琦、舞蹈家刘岩进行了宣讲,40名活跃在创作一线的首都文艺评论家和文艺评论工作者聆听了首场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应该走什么样的人生之路、艺术之路提出明确要求,寄予殷切期望,为做好文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表述,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和担当。 北京市文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宣部、市委宣传部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要求,始终坚持正向引导工作机制,团结带领首都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承担起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崇高使命,切实发挥行业建设主导作用。 首都文艺界职业道德宣讲团由市文联邀请的全国和北京市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组成,面向各个艺术门类的文艺家开展主题宣讲活动。此次巡回宣讲活动由北京市文联、北京市社科院(市委讲师团)联合主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协办。 报告会上,傅琰东、刘英毅、黄华三、哈亦琦、刘岩结合各自的艺术实践,分别以 《闪耀世界的中国符号》《用纪实语言留下时代图像》《以画笔讴歌新时代——与有荣焉》《追风筝的“守艺人”》《两半人生一个圆》为题进行了宣讲。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让现场听众深受感动,对他们德艺双馨的不懈追求报以热烈的掌声。大家认为,这是一场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宣讲活动,充分发挥了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大家在感动、感慨之余深受教育和启迪,也希望有更多机会、更多人聆听学习。大家表示,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更用情、更投入,以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为榜样,用信仰、情怀、担当筑就艺术人生。 宣讲报告摘登 傅琰东(北京杂技家协会副主席、第七届北京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作为魔术世家的第四代传人,如何能让中国魔术历经千年还保有旺盛的生命力,这是我从当上魔术师的那一刻就一直记在心里的一份责任与使命。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如何能够更好地讲好属于我们的中国故事,我们魔术人永远在路上。 从汉唐时期的鼎盛,到重回国际舞台的中央,中国魔术走过了漫长的岁月。无数的魔术师扛起肩上的重任,为传统魔术的传承与发展、为中华文化的宣传与弘扬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如果说,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传统、不断创新,加快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是魔术人的追求;坚守理想、始终如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魔术人的坚持;那么,国家的强大、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中国的文化自信则是魔术人追求与坚持的底气,我也坚信作为魔术师的我们一定能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刘英毅(北京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第一届北京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43年来,我因摄影走遍北京的大街小巷,也以文艺志愿者的身份到过大江南北祖国边疆,我为各民族的百姓拍照,用镜头记录下许多老、少、边、穷地区脱贫攻坚的历史瞬间。生活在我熟悉的北京,看到几乎每一天都有高楼封顶,都有新路开通,公共设施的更新,胡同里居住条件的改善,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这些巨大的进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具体体现。 古人云:“文者,贯道之器也。”把握时代主题,讴歌民族精神,用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是我终身奋斗目标。 黄华三(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第七届北京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我去德国深造学习。10年德国的学习,工作及事业发展都很顺利,生活也很安逸,并有幸成为北部德国第一个获得 “杰出外国艺术家”称号的中国人。虽然如此,我却始终觉得缺乏一种文化的归属感,有一种没有根的感觉。 艺术只有扎根于人民的沃土之中,只有在祖国的大地上,才能真正地抓住我们血脉中的根本,获得创作灵感和激情。我要用中国画来真实表达祖国蓬勃发展的生机,以及各行各业中国人的当代风采。在“破”与“立”之间,我大胆融合中西方的技艺技法,创作中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进行渲染,表现时代的新主题。用作品展示当代中国的梦想,我觉得无比自豪。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新征程,也是文艺界的新征程。作为美术工作者,我将继续秉持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的情怀,将自己的艺术实践扎根于中国大地和人民,用画笔尽情表现、讴歌、致敬新时代——与有荣焉! 哈亦琦 (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第二届北京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要想做好风筝,首先必须把骨架做好、扎牢。这就如同我们做人一样,一定要走得正行得端。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我们承担着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重大使命。党中央支持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给了我们很多展示的平台以及相关经济资助。我们也 要 为 社会、为国家、为民族留下东西,把我们的文化瑰宝发扬光大。 我觉得人生就像做风筝,只有心存高远、脚踏实地才能勇攀高峰。作为一位新时代的“守艺人”,我将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为民族守艺,为文化存根,不断创作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刘岩(北京舞蹈家协会理事、第四届北京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命运为你关上了一道门,也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虽然错过了2008年奥运会,作为2022年冬奥会上的火炬手,我圆了自己那个未完成的奥林匹克梦。 从忐忑到坦然,我遇到过谷底,我曾经历过至暗时刻,但我选择依旧相信、依旧热爱。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古典舞、中国的民间舞、传统舞蹈文化传承并发扬,以民族的自信让其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一名中国舞者所身肩的责任。 14年来,我的身份经历了从舞者到学者、师者、公益使者的转变,我没有离开心爱的舞台,反而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在最深的夜里,“舞蹈”与“奥运精神”成为了那盏最亮的灯,照亮前路,而我也将始终带着希望继续前行、继续朝着梦想进发,同时努力为更多人点亮希望、奉献能量! (组联部 供稿/图)
20221117
网页版阅读
FLASH阅读
20221027
20221017
20220928
2022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