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20240423期 第版:
精彩内容

张爱玲与其创作原型、闺蜜炎樱

张爱玲有一位好友叫炎樱,都是1920年出生。那年在上海前去香港大学读书的途中相遇,自此成了铁闺蜜。 1940年代,炎樱出现在张爱玲的大量散文和小说中,她还专门为她写过“炎樱语录”。炎樱写作文会写荤段子,“两个头总比一个好——在枕头上。”说炎樱买东西,付账的时候总要抹掉一些零头,甚至于在虹口,犹太人的商店里,她也这样做。炎樱的一个朋友结婚,她去道贺,每人分到一片结婚蛋糕。他们说:“用纸包了放在枕头底下,是吉利的,你自己也可以早早出嫁。”炎樱说:“让我把它放在肚子里,把枕头放在肚子上面罢。”就这么可爱。开战后张爱玲为了解决口粮,去当了防空员,但粮食堆在仓库里都烂了,也没人发出来。她两天没吃饭,饿得不行,决定用剩下的三块钱去小店买点饼干。炎樱不让。她说你不会讲广东话,要挨宰的。又鼓励张爱玲再忍一忍,说我有可靠消息,过两天就会发粮了。张爱玲吐槽,对炎樱来说,饿死事小,买上当了事大。 “炎樱姓摩希甸,父亲是阿拉伯裔锡兰人(今斯里兰卡),在上海开摩希甸珠宝店。母亲是天津人,为了与青年印侨结婚跟家里决裂,多年不来往。炎樱的大姨妈住在南京,我到他们家去过,也就是个典型的守旧的北方人家。” 由此可见,炎樱性格大胆泼辣,精明乐观。对清高孤僻的张爱玲而言,形成一种强烈的互补式吸引。同为女性,又不得不成为残酷的对照。24岁那年,张爱玲与胡兰成结婚,炎樱是见证人。后来又乐见两人分手,认为是一桩好事。1950年代,这对小姐妹先后前往美国,至1990年代中期去世,均在当地度过了漫长的后半生。但同在异国他乡的那些年,她们却渐行渐远。 初到异国,张爱玲曾与炎樱同住,还一同去拜访胡适。不久之后,张爱玲住到了专为落魄作家开设的文艺营。也是在那里,36岁的张爱玲遇到了65岁的赖雅。 赖雅有过光辉的履历。他是德国移民后裔,脑筋活络,硕士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在麻省理工任教。辞职后做了一名自由撰稿人,一度是好莱坞圈子里小有名气的剧作家。可惜相遇的时候,他已经风烛残年。交往没几个月,张爱玲发现自己怀孕了。毫无疑问,这是她人生唯一一次拥有血脉的机会。但当时的情况,显然并不适合要孩子。赖雅肯定不想要——他自己前段婚姻中已有成年的孩子,却同意了结婚。张爱玲的态度从无表露,只在《小团圆》中用极多细节描写过流产的过程。估计也知道现实不允许。没有钱,她只好当掉了一只镯子来付私人医生的费用,医生还是通过炎樱的门路找来的。男胎儿最后被冲下马桶,一双大眼睛在水中震颤绕圈下坠。叫人不忍卒读,更难以想象对当事人造成的伤害。 这段婚姻在张迷们看来,肯定比大S找具俊晔要吃亏百倍,简直是漂洋过海插在了一坨牛粪上。 却也无法否认,双方多少都有现实因素考虑在其中。赖雅不用说了。不是每个有才华的男人,都能像赌王那样财富出众,还健康活到90岁的。他需要人照顾,且应该是隐瞒了婚前几次中风的历史。张爱玲这边,她想要长期留在美国,婚姻绿卡无疑是最方便快捷的办法。又想打入美国文坛,那么赖雅亦是不错的潜在领路人。前任胡兰成也比她大十几岁,这似乎是一种宿命——她的原生家庭支离破碎,女强男弱,母亲挣脱婚姻出国留学,父亲染上鸦片靠卖祖产为生。她在给炎樱的信中形容道,“赖雅和我一样身无分文,而年纪比我大得多,似乎比我更没有前途。”你要说她恋爱脑吧,她并非看不清楚局面,上头之后就胡乱做选择。可要说选了就甘之如饴吧,但人其实没办法完全预见,或者说并不知道将来巨大的消耗会将自己带向何方。张爱玲在美国的写作生涯很不顺利,翻译的早期作品都遇了冷。而赖雅身体越来越差,婚后两个月小中风一次,半边脸麻痹了。别说前途了,基本就没有赚钱能力。为了生活,张爱玲一度决定回到香港做编剧。 赖雅担心她一去不返,她就日夜工作,写到眼睛充血。可影视公司以不满意剧本为由,一直拖着不给钱。她滞留香港大半年,赖雅住在华盛顿,每月领取社会福利金,连房租都不够。张爱玲飞回美国时,他记错了日子,巴巴地提前一天到机场去接她,第二天又去了一次。从那以后,她决定无论再怎么辛苦,都不再离开。到了1963年,他跌了一跤,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家中“气氛阴郁”。1965年,他再次摔倒,股骨头断裂。之后又中风,彻底瘫痪在床。张爱玲不得不带着赖雅搬家,一面辗转于美国几家高校做驻校作家,一面要照顾病人。直到她47岁那年,瘫痪两年的赖雅与世长辞。可就是这么艰辛的岁月,却是张爱玲一生中为数不多的,真正与爱同行的时光。赖雅曾通过张爱玲的西历生日,推算出她的农历生日。这对一个外国人而言,并不容易。在她38岁生日那天,给她做了点青豆、肉和米饭,饭后一起去看了场电影,步行回家后又把剩饭吃了。曾经上海滩的大小姐张爱玲告诉赖雅,这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一次生日。跟他在一起,她再也没有了跟胡兰成一起时的惶惶不安。 与丈夫被迫分离的日子,张爱玲哪怕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也还是不间断写信给他。信中文字与她平时写作的苍凉冷淡风,可谓大相径庭: “吻你的耳朵,这些日子以来你都吃些什么?照顾你自己,我爱你。爱玲。”“我已经为了无征兆的酬劳,好几个月来工作得像条狗。我很为你骄傲,找到这么对劲的公寓,而且价格这么低,多么惊叹你怎么做到的,我没有一刻不想它。”“请不要对我过度敏感,请不要忧虑,让我完成正在做的事。事情对我已经够痛苦,如果你看到我过的生活,就会了解我多么想念我们可爱的公寓。” 外界看来很亏的,出于现实考虑然后几乎是被套牢的婚姻里,她竟然是十分愉悦的。生活如此讽刺。她此后未再嫁,“爱玲赖雅”的笔名也用到了老。 而在异国他乡,炎樱同样多次辗转,40岁时晚婚。1960年,张爱玲在给挚友邝文美的信里写道:“炎樱上月结婚,自纽约寄请帖来,对象不知道是个医生还是个博士,我也没查问,大家都懒得写信。”不知是医生还是博士,那估计是请帖上对方的名号前有Dr.,我猜正是这个头衔,对张爱玲而言颇为刺激。炎樱就是这样,她总是能找到既情投意合,又符合世俗成功标准的男人。从查到的资料来看,炎樱倒没有像张爱玲小说中写的那样嫁给了外交官。她的丈夫乔治比她大7岁,是一位犹太裔牙医,典型的美国高收入人群。除了行医之外,还很有生活情趣,家中种了几百盆花草。他发表过许多园艺文章,甚至种出过在纽约园林展上获得金奖的珍贵凤科植物。为了他的种植兴趣,夫妻俩还特意搬到长岛居住。他们同样没有生育。 炎樱开始在投资公司上班,婚后跟人合伙开了一家珠宝店——算是重操了家族老本行。过得风生水起,热热闹闹。在美国那些年,她给张爱玲写信,总会委屈巴巴地诉说,“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使得你不再理我”。然后又讲自己怎么有钱,生活怎么惬意,一如之前在日本,讲自己怎样被众多追求者围着。云泥之别,令人不堪。而张爱玲的说法是,“我不喜欢别人总是跟我说几十年前的事,就好像我死了一样。” 实际上张爱玲在赖雅去世之后,仿佛人生大事完成,油尽灯枯,开启了离群索居的生活。她似乎身体不好,总是疑心房子里有跳蚤,不断搬家,不断就医。仅1984年8月和1988年3月这个时间段,不到4年的时间,她竟然搬家180次。八九十年代,国内早已开放,港台以及北美地区亦有大量张迷,早年书籍不断再版,收入节节攀升。以她的名望,此时要过任何一种生活,都不难实现。可名利来得太晚,于她已成浮云,她不希望被任何人发现行踪。只买最简单的家具,日夜看电视打发时光。在香港帮她打理出版书籍事项的宋淇夫妇,曾邀张爱玲到香港居住养老。她回复说更喜欢新加坡,但不知为何,从未成行。 1995年9月8日上午,房东发现张爱玲死在了出租屋内。经过法医鉴定,去世已一个多星期。这之前她就写好遗嘱,死后遗产全交给好友宋淇夫妇,不留一分给曾经的好姐妹炎樱,以及在国内的亲弟弟。他们盘点后,发现张爱玲的遗产竟然超过30万美元。 谁不知道性格造就命运呢?张爱玲难道不知道她自己的性格问题吗?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呢?就能把底色从悲观改成乐观吗?还是就能找一个成功的丈夫,过上世俗幸福生活呢?她注定是文学上的大才女,注定了就是看重情绪价值大于一切,注定了只会被大她几十岁极爱护她的男人治愈,再被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