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20240423期 第版:
精彩内容

刘庆邦谈小说如何“抓人”与“放人”

本报讯 日前,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作家协会承办的第一期 “文学京彩季·大家小课”成功举行。活动邀请著名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刘庆邦,讲授了题为“小说的‘抓人’与‘放人’”的创作课,并与现场听众进行了深入交流。 文学创作之路风景旖旎,同时也障碍重重。如何面对困境和疑难,从而写出心目中的理想之作,是很多热爱写作的朋友都要面临的问题。“文学京彩季·大家小课”初衷,就是帮助广大写作者解决具体实际的问题,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北京作协副主席乔叶在主持时说,大家要带着问题来,实实在在跟老师交流。北京作协有着特别集中的名家资源,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写作很重要的就是自我学习,向别人学习。如果说写作有捷径的话,这就是捷径。 刘庆邦结合自己五十多年的创作经历,与大家分享了小说写作的经验和感悟。他认为,短篇小说是一个点,中篇小说是一条线,长篇小说是一个面。长篇小说像太阳,中篇小说像月亮,短篇小说像满天的星斗。太阳有很大的能量,月亮同样非常美,满天的星斗的量非常大,光线虽然不那么充足,能量不那么大,但也是自然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几种体裁都离不开,都非常需要。 谈到小说写作的支撑点,刘庆邦认为,短篇小说的闪光点、爆发点等都可以说成是“种子”。世界万物都有种子,写短篇也要先找到它的种子,很多种子是由一个细节构成的。他举例说,沈从文的短篇小说 《丈夫》,写民国时期湖南湘西农闲的时候一些女人进城打工,就是在船上拉客挣钱,补贴家用。妻子在外面做了一段生意,丈夫秋收完去看妻子,妻子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城里人的派头,描着眉毛,擦着口红,完全不一样了。后来一而再、再而三,对她丈夫打击非常大,妻子说挣的钱都给你,她丈夫也不接钱,木着脸,钱花花绿绿地洒了一地。最后一个细节是,丈夫粗大的手掌捂着脸孔呜呜地哭了起来。“哭过之后,夫妻俩第二天一同转回乡下去了”。这个细节是一个总的爆发,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尊严,小说也就成立了。 在讨论交流环节,刘庆邦与大家着重探讨了小说创作中的“抓人”与“放人”。他认为,最好的小说不是抓人的,是放人的。所谓“抓人”,就是这个小说要有趣味,能吸引人,这样就等于把你抓住了。但是,小说创作要做到让人走神不容易,最高的艺术境界就是“放人”,不让你一口气读完。“谁要是拿着我的小说一夜就看完了,我不喜欢。” 与会者还就“短篇小说开头、结尾怎么写”“天赋与后天努力”“小说与散文”“小小说的写法”“如何从古典文学作品汲取营养”“如何观察细节”等积极发问,刘庆邦一一解答,现场氛围十分热烈。 在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北京作协还将邀请文学领域的多位大咖作为主讲嘉宾,讲授内容涉及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多种文体。在“大家”和大家一起畅谈文学奥秘的美好时光里,共同领略:文学照亮生活,经典滋养灵魂。“小课”不小,“大家”可亲。(北京作协 供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