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20240423期 第版:
精彩内容

守正创新 独树一帜

◆本报记者 梅雁(上接4版)二、写生让心灵与自然交流 写生是山水画家立足画坛的要旨之一,如果说“创新”于艺术家而言有“立命之根本”的意义,那么“写生”对山水画家而言就有“创作之源泉”的价值。真正能够成为创作源泉的写生,必然需要艺术家抱着创新的精神、持着写实的观念,不断积淀亲身历经于这个时代的风景,再以最恰当的笔墨面貌呈现出来。 李呈修在一篇日记中写到:“我的绘画是心灵与自然的交流,是灵魂与上苍的连接。”他着重将山水写生创作与深度体验生活的方式紧密结合在一起,由此得以由传统与现实、自然与生活中同时汲取艺术养分与资历,进而最大幅地继承与最大胆地拓新,最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手法以及独立的艺术语言。 他不断深入山区、大漠、高原实地写生,不断扎实地积攒着艺术养分和拓新的基础,大胆地将色彩、造型、速写等绘画功底优势应用其中,在强化技法的同时,最终在实景写生中摸索与提炼出独立的表现手法与绘画语言。在李呈修的画作中,我们看到了不同以往的山水作品且极富现实主义色彩的高原现实地貌,实情实景的表现让西北山川的磅礴奔放直接扑面而来,感染之情、之力溢于言表,这便是李呈修现实主义“实景山水”绘画语言的独特魅力。 李呈修全新的现实性国画语言所呈现的山水新貌,是他长期实地写生与深度体验生活中不断摸索与反复实践的结果,再次印证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现实的本质,而这恰恰是目前不少当代山水画家最易忽视的部分。这种将南北派笔墨特质以及中西方绘画观念汇萃而新的前提,率先需要艺术家异常清楚黄土高原的一切特质与细节,从苍凉的气势到特质的地势,从标志的色调到明暗的变化,土壤的色泽、山石的肌理、阡陌的走势,甚至包括不同地貌存在的不同土质差别,以及各种差别所带来的真实感受。只有明晰与洞察这些,才会明白要借鉴怎样的笔墨语言、创新怎样的笔墨效果,这恰恰非长期艰苦的实地写生与观察、深度的体验与专研而不可得。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认为,李呈修在山水画领域的创新意义,不仅是他个人艺术历程上新突破所获得丰硕成果,而且对我国当代山水画创作如何克服停留在表面写生层面,真正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原则,用感情和心灵与自然交流,用绘画功力更用艺术修养进行创造,具有启发意义。三、国画语言追求“实景山水” 从李呈修的作品中不难看到,无论是无际塬上抑或壮阔山川、苍凉大漠抑或曲径阡陌、广袤田园抑或农家窑洞,无不气韵生动,令人感觉身临其境。军旅情怀与文人情愫,国画精义与笔墨新貌,最终使得李呈修笔下的山水面貌焕然一新,在彰显出其独特个性和拓新精神的创作同时,让我们领略到当代山水画家雄心壮怀的魅力所在。 “风格即人”,最使人难以捉摸的就是艺术与艺术之间的异质性,一个艺术家即是一个世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杜大恺认为,李呈修的作品首先是画面中的情感有了明确的能够与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同时都有关联的指向;其次是形成了与这种拥有内在同一性的图式形式。形式的追求要附翼于有特指的情感倾向,并寻求实现它们之间的一致性,图式在形式的意义上是可能由视觉导向意识的;接下来是对构成图式形式的语言或者说为一定的图式形式所约束的语言系统的探索与应用,其中包括色调、笔法、虚实、黑白等诸多元素。今日之山水画被更多的赋予了人间情怀,当人们重新把目光移至黄土高原时,人们看到的已不只是那山峦丘壑,人们还看到了在那片土地上休养生息的人们。在那片土地上回荡的浓重的人间气息成为那片土地的精神的原点,读呈修的画,你便会发现这种变化。时势造英雄,每个时代都在造就属于那个时代的艺术,好的艺术家是最先觉悟了那一时势的人。在这一点上,呈修是很敏锐的。 李呈修在长期写生与深度体验生活的基础之上,重新挖掘传统笔墨语言的同时,吸纳西方艺术体系的理念与方法,创造了现实主义色彩浓郁的“实景山水”国画语言,并由此建立起极易被当代大众审美所接纳的全新山水画视觉机制。一方面,此种拓新根植于中国文化语境的内核,在保持国画艺术体系的独立性同时,皴法、气韵、格局、笔墨、意境等传统山水画要素都焕发了全新的面貌;另一方面,这种拓新很好地弥补了现有山水画笔墨语言,在表现当下时代快速发展而带来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剧烈变化时的局限。所以,李呈修“实景山水”所代表的“以国画语言对现实景致真实表现”的全新视觉机制,在获得时代风貌的同时,也为中国山水画的当代进程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一种新可能。就这一点而言,不断跋涉的李呈修,无疑是当代中国山水画坛的拓新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