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20250117期 第版:

当前位置:北京文艺2022年10月17日期 第06版:信息

“坊间对话”第13期——

关注网络文学的代际更迭和审美转向

本报讯 日前,文艺评论系列学术对谈活动“坊间对话”第13期“Z世代崛起与网络文学新发展”在京举行。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北京作家协会承办,北京评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赖洪波主持活动。来自高校、新闻媒体、文化单位的近40位文艺工作者参加现场活动。京艺苑视频号、微赞直播、腾讯会议3个平台进行了线上直播。
  本期坊间对话特邀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教授、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许苗苗担任学术主持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评协副主席邵燕君,北京幻想纵横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作协青年委员会委员许斌,北京作协会员、晋江文学城签约作者江月年年为对谈嘉宾。对谈嘉宾结合近年来网络文学新创作品,围绕网络作家年轻化趋势、Z世代青年书写、Z世代网文读者审美趣味的变化、网络文学精品化专业化发展趋势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Z世代在文化属性和媒介身份上有其特殊性
  许苗苗从Z世代定义谈起,她认为,Z世代是指从1995年到2009年这15年间出生的群体,虽然是时间定义的群体概念,但由于他们的诞生和成长伴随着中国进入网络社会的媒介更替阶段,所以Z世代在文化属性和媒介身份上有其特殊性。
  谈到网络作家年轻化趋势,江月年年认为,年轻的网络作家越来越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代人接触电子设备越来越早。相对来说,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能够更快速地积累网络文学创作经验。
  网生代创作者和读者形成了文化默契
  谈到写作,江月年年表示,写轻松文和搞笑文就是对于现实的一种调侃、戏谑、解构,这种文化氛围目前在网络上非常明显。她认为,网络环境产生出来的语汇也构建起他们的语言体系和逻辑体系,因此网生代创作者和读者形成了文化默契,搞笑文、脑洞文、梗文也应运而生。
  邵燕君认为,电子游戏是网络时代、网络媒介最匹配、最主导的一种形式,它内在地影响着网络文学的底层逻辑和创作面貌。
  网络文学写作者应该真实反映现实生活
  邵燕君认为,网络文学越来越成为主流媒介的文学,所以我们应该更严肃地对待网络文学功能问题。她呼吁,网络文学写作者应该面对真实的人生问题,真实反映现实生活,在网络环境中建立有意义、有趣味的世界。
  许苗苗认为,近些年来,网络文学在现实题材、重大题材创作领域慢慢成长,正在向更加成熟、更加丰富的方向发展。
(北京评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