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文艺2022年10月17日期 第06版:信息
理经验 谋创新 促发展
2021北京文艺发展报告总结会暨2022北京文艺发展报告策划会召开
本报讯 (记者 修雨薇)近日,北京市文联组织召开2021北京文艺发展报告总结会暨2022北京文艺发展报告策划会,邀请各艺术门类专家学者深入交流,总结经验做法,为《2022北京文艺发展报告》的策划编撰工作建言献策。
《北京文艺发展报告》是以年为单位,记录当代文艺发展、分析文艺行业现状,梳理北京地区各艺术门类发展状况的具有重要史论价值的文献资料。报告聚焦热点文艺作品及文艺现象,用事例、用数据说话,向读者科学、客观、全面地展现当代北京文艺发展图景。
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马丛峰,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蒋慧明,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吕晓,北京评协理事、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赵晖等编写成员参会。北京市文艺研究与网络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柴莹主持会议。
北京评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赖洪波介绍了本书的编写目的以及编写团队的构成,传达了评审专家的建议。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2021北京文艺发展报告》的整理撰写工作是一个学习与协作过程。同时,对如何界定北京的概念、凸显北京特色、提升报告的科学性和专业性、灵活设定框架与语言风格、进行现象分析与理论创新、优化传播方式的多样性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柴莹介绍了《2022北京文艺发展报告》的编写进程与时间节点,并对报告的相关工作进行安排。
马丛峰对参与编写《2021北京文艺发展报告》的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并对今年的编写工作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导向正确、彰显价值。要使报告成为研究北京文艺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必读书,为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文艺工作的决策意见提供重要参考。二是调整结构、突出重点。北京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影视产业基地,单独出版影视和网络视听分册恰逢其时。三是学术品格和实用价值相统一。要集史、论、前瞻性功能于一体,立足当下,面向未来。
《北京文艺发展报告》是以年为单位,记录当代文艺发展、分析文艺行业现状,梳理北京地区各艺术门类发展状况的具有重要史论价值的文献资料。报告聚焦热点文艺作品及文艺现象,用事例、用数据说话,向读者科学、客观、全面地展现当代北京文艺发展图景。
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马丛峰,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蒋慧明,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吕晓,北京评协理事、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赵晖等编写成员参会。北京市文艺研究与网络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柴莹主持会议。
北京评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赖洪波介绍了本书的编写目的以及编写团队的构成,传达了评审专家的建议。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2021北京文艺发展报告》的整理撰写工作是一个学习与协作过程。同时,对如何界定北京的概念、凸显北京特色、提升报告的科学性和专业性、灵活设定框架与语言风格、进行现象分析与理论创新、优化传播方式的多样性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柴莹介绍了《2022北京文艺发展报告》的编写进程与时间节点,并对报告的相关工作进行安排。
马丛峰对参与编写《2021北京文艺发展报告》的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并对今年的编写工作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导向正确、彰显价值。要使报告成为研究北京文艺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必读书,为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文艺工作的决策意见提供重要参考。二是调整结构、突出重点。北京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影视产业基地,单独出版影视和网络视听分册恰逢其时。三是学术品格和实用价值相统一。要集史、论、前瞻性功能于一体,立足当下,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