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20240423期 第版:
精彩内容

如何看待舞蹈的“国潮热”

本报讯 日前,文艺评论系列学术对谈活动“坊间对话”第10期——“国潮舞风破圈,舞出时代芳华”在天桥艺术中心举办。此次对谈活动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北京舞蹈家协会承办,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协办。活动由北京评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赖洪波主持。天桥艺术中心视频号、一直播.lohas悦享航班、大麦戏剧、新浪新闻、微博戏剧、观演之间6个平台进行了线上直播,直播当日观看人数达53.4万人次。 本期“坊间对话X大咖讲座”邀请北京评协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教授金浩担任学术主持人,中国歌剧舞剧院导演韩宝全,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演员胡阳,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舞蹈学院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刘晓真为对谈嘉宾。对谈嘉宾结合当下舞蹈创演的国潮热,围绕舞蹈创作、舞蹈家的炼成、演出市场的变化等展开了深入交流。国潮热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金浩从古典舞出发来反观当下舞蹈创演的国潮热。他认为,中国古典舞是当代中国舞坛比较有代表性并且具有重要地位的舞种之一,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审美志趣,承载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下国潮舞风的兴起与古典舞有很大关系。以《舞上春》为例,演员服饰很简约,但简约中又透着不简单,于飘逸、灵动间传达出舞台的空灵意境美。 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在舞蹈艺术中的传承与发展,作为编剧的韩宝全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文化是从我们骨子里带出来的东西,我们没有刻意往哪个方向实践。”《舞上春》的舞台只有天幕的变化。在变换的天幕下,文学、音乐跟舞蹈艺术结合在一起,传达出对于传统文化和东方美学的想象。他认为,中国古典舞之路任重而道远,还需舞蹈工作者脚踏实地,回归舞蹈本体。 刘晓真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概括对国潮热的理解。她认为,国潮热是一种相遇,实际上反映了长期在艺术实践一线创造、挖掘的艺术家们被发现的过程。所谓“桃李不言”,是指国潮的掀起,不是创作者有意为之,他们多年来一直在艺术领域默默耕耘。随着社会大众艺术认识的觉醒、审美教育的提升,大家逐渐看到了顶尖舞蹈家创作的优秀舞蹈作品,这就是“下自成蹊”的过程。 对于国潮热,胡阳的态度很审慎。他认为,不管是社会大众,还是文艺工作者,都应该以更加真诚、更加平淡的态度去看待和审视当下的文化现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优秀的舞蹈作品是如何产生的 金浩认为,《舞上春》的特别之处,就是把中国古典舞课堂里很多训练内容搬上了舞台,包括高难度的技术技巧和娴熟的身法韵律。同时《舞上春》又没有过分依赖教室里教材的展示,也没有把教材完全打散、面目而非,很好地把握了一个度。传统中有创新,可见创作者的功力。 胡阳介绍了《舞上春》的创意设计。谈到作品中对于训练内容的呈现,他指出,学校的训练内容功能性大于审美性,因为要解决肌肉素质训练的问题。但作为院团的展示课,就不能只看功能性,还要突出审美性和观赏性。《舞上春》实际上就是舞蹈演员毫无修饰、赤裸裸地接受观众的检阅,同时也通过展现训练过程,让大家了解中国古典舞的训练内核,了解中国传统美学鲜明的艺术特质和审美特征,这是《舞上春》的意义所在。 韩宝全特别提到了舞蹈作品的温度。他认为,舞蹈艺术之美,在于其能够用独特的身体语言,传递出作品的温度。《舞上春》把舞者艰辛并且日复一日的工作放大,呈现到舞台,让大家看到舞蹈艺术作品产生的过程,并且展现出舞者的温度、光彩与朝气。《舞上春》没有戏剧,不体现戏剧,但它却是每一位舞者的“人生大戏”。舞者对于舞台的坚持、对于舞蹈艺术的执着,令人感动。从国潮热看演出市场和观众的变化 胡阳认为时代不断进步,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观众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精神消费产生了更高的需求,这也对艺术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刘晓真回望近20年来演出市场的变化。2010年之后,尤其是2012年上海卫视《舞林争霸》之后,各卫视开始推出舞蹈类娱乐节目,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喜欢上了舞蹈。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氛围里,社会大众开始去看更加高精尖的舞蹈作品,开始愿意买票走进剧场,这也促成了当下的国潮热。 (北京评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