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文艺2022年09月28日期 第02版:信息
入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展演剧目
话剧《喜相逢》连演多场广受好评
本报讯 近日,由北京市文联出品、北京戏剧家协会组织创作的新京味儿话剧《喜相逢》,被选为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的展演剧目,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中剧场连演两天。9月26、27日又在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热演两天。
本届中国艺术节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进行展演。中国艺术节是我国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自1987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2届。
《喜相逢》9月6、7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中剧场上演。9月7日,在线上“主创面对面”环节,总策划、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向大家介绍该剧的缘起,该剧编剧、《新剧本》杂志主编林蔚然与该剧导演、演员韩清为大家深度介绍剧目创排中的故事。当晚观众在线上同步观看了剧场演出。
话剧《喜相逢》由编剧林蔚然、王人凡执笔,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李伯男、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韩清共同执导。全剧围绕北京市委市政府心系民生、改善百姓生活的惠民工程 “回天计划”三年行动展开,以年轻群体的创新创业故事、情感经历为核心,结合老中青三代的视角,折射出新时代下新老北京的传承。在新老北京人的“喜相逢”中,展现了老北京敦厚包容的胸怀与新北京蓬勃向上的活力,体现“回天行动”中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理念和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该剧自去年10月演出以来,受到专家和观众的广泛认可、高度评价。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仲呈祥认为:“话剧 《喜相逢》是中国话剧的优秀传统在新时代条件下与当代生活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次成功实验。”中国话剧协会主席蔺永钧认为:“该剧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标语化的图解,展示了一幅幅充满烟火气、接地气的生活画卷,自然流淌出一首人民群众心中的赞歌。”本次演出,剧作在去年基础上再次进行了打磨提升,演员们带着对角色感受体验的进一步积累和丰富,为观众们呈现了更好的状态和更精彩的舞台表现。
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吕钦,昌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志明等观看了26日在昌平区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的演出。
(北京剧协 供稿/图)
本届中国艺术节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进行展演。中国艺术节是我国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自1987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2届。
《喜相逢》9月6、7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中剧场上演。9月7日,在线上“主创面对面”环节,总策划、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向大家介绍该剧的缘起,该剧编剧、《新剧本》杂志主编林蔚然与该剧导演、演员韩清为大家深度介绍剧目创排中的故事。当晚观众在线上同步观看了剧场演出。
话剧《喜相逢》由编剧林蔚然、王人凡执笔,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李伯男、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韩清共同执导。全剧围绕北京市委市政府心系民生、改善百姓生活的惠民工程 “回天计划”三年行动展开,以年轻群体的创新创业故事、情感经历为核心,结合老中青三代的视角,折射出新时代下新老北京的传承。在新老北京人的“喜相逢”中,展现了老北京敦厚包容的胸怀与新北京蓬勃向上的活力,体现“回天行动”中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理念和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该剧自去年10月演出以来,受到专家和观众的广泛认可、高度评价。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仲呈祥认为:“话剧 《喜相逢》是中国话剧的优秀传统在新时代条件下与当代生活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次成功实验。”中国话剧协会主席蔺永钧认为:“该剧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标语化的图解,展示了一幅幅充满烟火气、接地气的生活画卷,自然流淌出一首人民群众心中的赞歌。”本次演出,剧作在去年基础上再次进行了打磨提升,演员们带着对角色感受体验的进一步积累和丰富,为观众们呈现了更好的状态和更精彩的舞台表现。
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吕钦,昌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志明等观看了26日在昌平区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的演出。
(北京剧协 供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