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20250117期 第版:

第08版:专题

<上一版

当前位置:北京文艺2022年08月03日期 第08版:专题

愿为相声一世臣

纪念相声表演艺术家王世臣先生诞辰百年专场演出举办

本报讯 7月30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曲艺家协会、北京曲艺团协办的 “愿为相声一世臣”——纪念相声表演艺术家王世臣先生诞辰100周年专场演出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办。
  王世臣先生是北京相声界的代表人物之一,曾被马季称为相声巨人,同时也是一位相声教育家,培养了刘洪沂、傅振江、田占义、李伟建等几代相声名家。
  纪念活动上,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杨发航,中国曲协副主席、北京曲协副主席种玉杰,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吕钦等,与观众一道向王世臣先生致敬。王世臣先生的再传弟子,北京曲协主席、相声表演艺术家李伟建领衔本场演出,与武宾联袂表演了相声《怯洗澡》。参加演出的还有王世臣先生的女儿王秋珍、孙子王硕,再传弟子甄奇、程磊、陈祎、张伟以及第四代传人于磊、付朝奎、刘利强、王晓鹏、亢立飞等,剧场600余名观众,以及在央视频移动网、爱奇艺、触电新闻、bili-bili等平台观看直播的73万余名观众,一起领略了北京相声艺术的传承有序,生生不息。
  王世臣幼年从艺,他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段相声作品,不厌其烦地深挖段子内涵,仔细分析人物,因此,他的表演拥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新中国成立后,王世臣投身到新的舞台生活中,创作表演了一批反映新社会、新制度的作品,如《新书迷》《举目皆亲》《不离婚》《找对象》《孤儿不孤》等。他先后参与组建了首都实验曲艺团、北京曲艺一团,并任团长。1957年,王世臣加入北京曲艺团直到退休。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王世臣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台风潇洒,表演火爆,基本功扎实,捧、逗、腻俱佳,擅长“倒口”和说哏,以仿学见长,注重人物刻画,使“包袱”尽在情理之中。
  1985年,王世臣退休后,接受了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的聘请,担任相声教师,开始了教书育人的生活。
  王世臣还参与传统相声的录制工作,与赵世忠合作表演了《学四省》《拴娃娃》《献地图》《朱夫子》《口吐莲花》《老老年》《学四相》《怯洗澡》等节目,为相声事业以及相声后辈们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王世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享誉全国,得到了各地观众的喜爱。这次纪念活动的主题 “愿为相声一世臣”也正是对王世臣先生艺术人生的生动写照。
  (本版文图由北京曲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