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20240423期 第版:
精彩内容

重温《讲话》悟精神 坚持“两创”促发展

(上接1版) 孟繁华认为,80年前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目的是要解决中国革命文艺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诸如党的文艺工作和党的整个工作的关系问题、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普及与提高的问题、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问题、歌颂和暴露的问题等。《讲话》对上述问题作了明确的分析,提出并解决了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理论和政策问题,总结了 “五四”以后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建构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可以说,延安文艺从初始阶段就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对西方艺术形式吸纳,也成为不断丰富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有效资源之一;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不止是形式上的要求,也一定与具体的中国语境有关,那就是必须有中国的现实生活内容。只有形式与内容的结合,才构成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真正内涵。 王一川从美学角度对《讲话》进行了深刻解读。他认为,回顾既往80年,《讲话》制订的生活美是艺术美的唯一源泉的基本原则,已经经受住漫长时间和历史进程的严峻考验,至今仍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真理的光芒。这有力地证明,只有坚持生活美这一唯一源泉,现代中国文艺的艺术美创造才会展现应有的审美魅力和长久生命力。但同时需要看到,在这80载光阴中,现代中国文艺对于艺术美的生活美源泉的态度,是既有长期的和整体性的坚持,也有坚持中的局部调适,具体地呈现为整体坚持中的局部调适策略。今天,正在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攀登的中国文艺家,只要在继续坚持生活美源泉的同时,而又自觉接受古典传统美的灵魂性导向,相信就一定能够从中获取艺术美创造的新动力和新资源,进而为这个时代需要的新的文艺佳作的问世而努力。 周海宏从音乐教育、艺术普及等角度出发,结合我国文艺输入中的逆差现象,谈了学习《讲话》的最新心得体会。他认为,应从《讲话》涉及的原理出发,进一步引申理解《讲话》精神,它不仅推动了文艺理论的发展,还可以指导方方面面的文艺实践工作。当下我国文化艺术工作,存在文艺作品没有深入到人民中去、文化普及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如何保证我们的文化艺术也能达到与我国军事、经济实力相当的竞争力?艺术家首先要面向人民大众,重视和加强艺术普及工作,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使人民群众能够欣赏、接受高水平的文化艺术。同时,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面向群众的艺术实践活动,建立健全为人民服务的体制机制,创作出更多反映群众生活的优秀艺术作品。 宋宝珍表示,80年来《讲话》一直是党的文艺思想纲领性文献,是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结晶,也是指导社会主义文艺不断发展和繁荣的指路明灯。她分享了重读《讲话》的心得,认为《讲话》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思想,强调了无产阶级文艺的现实作用,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仍是当下衡量文艺作品的指导思想;《讲话》从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出发,强调文艺创作必须树立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阶级意识,对于今天的文艺工作仍然具有教育作用;《讲话》确立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强调了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工农兵、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宗旨。《讲话》精神至今依然引领我们前进,在《讲话》精神鼓舞下,党的文艺事业必将不断发展,文艺成果一定日益丰富,一路高歌,从高原向高峰迈进。 丁国旗对《讲话》“引言”所提的“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进行了基本阐述和理论思考。他指出,五个问题的提出有着极强的逻辑性,根据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如何解决的顺序排列,都以解决和实现两条战线的“结合”为最终目标。《讲话》对于今天的文艺工作者而言,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也是留给当下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启示所在。总之,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就不可能坚定,“歌颂”和“暴露”的态度就不可能明晰,文艺作品“给谁看”的对象问题就必然模糊,了解对象、熟悉对象的工作问题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文艺工作也必然是做不好的。 尚辉表示,《讲话》的发表解决了当时文艺为什么要与工农兵相结合的理论命题,古今中外的文艺理论从来都没有像 《讲话》这样提出文艺创作的源泉命题。新中国美术的变革实践,正是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照耀下掀开了人类艺术史书写的新篇章。《讲话》对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性变革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与伟大的转折,更深刻指向艺术创作的发声、艺术语言的变革和艺术表现对象乃至艺术家与艺术表现对象之间建立某种内在联系。在中国当代美术发展中,外来传统美术、现当代美术在中国均获得了跨文化发展。外来美术因播种在中华民族这块文化土壤上,并因表现当代中国的现实人文关怀而得到崭新增长与创新活力。中国当代美术与世界艺术的同步并不意味着消解自主创新的探索,而艺术“源泉论”正是人类在媒介传播与图像生产的发达时代探寻另一种当代性发展的理论基石。 黄华三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与毛泽东讲话精神一脉相承,明确了艺术为人民就是文艺工作者的初心。人民性是解放区文艺最重要的属性,这一时期美术作品中的形象多是表达关注人民疾苦、抵制侵略、呼吁民族解放,比如李华的《怒吼吧,中国!》等。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矿山新兵》、《人民和总理》等众多表现人民优秀形象的作品,像黄土画派创始人刘文西,长期深入百姓生活,真切地把人民放在心灵上,才创作出《祖孙四代》、《毛主席和牧羊人》等广受人民欢迎的作品。这对我们如何站在全新的视角审视今天所处的新时代,坚持和践行人民性的创作理念,以客观的立场、正向的思考、个性的表达来提炼创作新时代的人民形象,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李云雷对《讲话》所体现的立场、观点、方法等进行了深入解读,他认为,《讲话》是中国左翼文艺思想在进入历史新阶段的思想结晶,奠定了解放区和新中国前30年文艺发展的思想基础。新时期之后,我们党继续坚持延安《讲话》所开辟的文艺道路与方向,1980年将 “文艺为政治服务”调整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新时期文艺的持续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既继承了《讲话》所确立的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原则,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又对通俗文艺、大众文化、网络文艺等新的文艺现象做出了原创性、系统性的论述,在新的历史阶段,在更高层次上继承了《讲话》精神并作出了一系列创新性论断,为新时代文艺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 陈平在总结中表示,《讲话》在不同时期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和精神滋养,兼具历史性与现实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在毛泽东同志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之际,各位领导和专家从不同角度、不同艺术门类创作实践出发,通过重温这部经典文献,回顾在《讲话》精神指引下当代文艺事业波澜壮阔的历史演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陈宁在发言中谈到,80年后的今天,重读在中国思想史和艺术史上不可磨灭的光辉文献,触动很深。毛泽东同志对文艺的地位和作用、文艺工作者的立场和态度,以及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的关系等作了深入的思考和论述,语言活泼睿智,思想内容闪耀着真理的光芒。《讲话》所阐述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精神,对推动和改进文联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一是更深刻地领悟党的文艺初心,更加增强责任感和自信心。文联系统要充分认识到文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团结凝聚引导文艺工作者,诚心诚意与文艺工作者交朋友,生活上相互关照、艺术心心相惜;加强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二是更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文艺就是人民的文艺,要到人民中去,与人民同心共情。作为文联人和文艺工作者,要到人民中去,在生活上,能够与人民换位思考,心灵上心心相印,情感上息息相通;在创作中,让人民成为文艺作品的主角。三是更深刻地认识到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在百年党史中汲取文艺力量。对文联来讲,不仅自己要把学习理论作为常态化的工作,更要积极组织和引导文艺工作者去学习党的文艺思想和理论,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创作。 穿越80年的历史时空,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与会人员一致表示,要继续认真学习《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热切感应时代的脉动,聆听生活的跫音,推出更多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艺精品,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