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20250117期 第版:

当前位置:北京文艺2022年02月28日期 第06版:信息

评论家笔谈加强新时代北京文艺评论工作

本报讯 近期,北京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广电局、市文联联合印发 《关于加强新时代北京文艺评论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 《方案》)。学习贯彻好《方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北京文艺评论界和评论工作的重要职责和任务。为进一步促进《方案》内容入脑入心,推动《方案》实施落细落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组织专家开展系列笔谈,深度阐释 《方案》的内容及重大意义。
  北京评协主席王一川,副主席许锐、张清华、岳永逸、邵燕君、周海宏、胡智锋,评论家高小立、胡疆锋、张晓琴等20位评论家参加笔谈。大家认为,市委宣传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方案》,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 “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评论建设,增强朝气锐气,发挥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以及“建设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等指示精神,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是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人才荟萃之地,有着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的丰厚资源优势,理应发出首都文艺评论的独特声音。北京文艺评论界尤其需要像文艺创作界那样,以高度的责任感、自觉性和紧迫感去对待文艺评论工作,敢于面对新的文艺现象及时发言、发声,发扬“批评精神”,勇于“褒优贬劣”、“激浊扬清”,使得文艺评论真正产生积极的文艺创作助推力、文艺鉴赏传导力和文艺生态净化力。同时,我们也应当向全国各省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同行学习,充分调动首都高校、科研机构、新闻媒体、思想文化界等的集束性和综合式资源优势,团结文艺理论评论界同仁,加倍努力地工作。通过持续不懈的奋斗,真正发挥首都文化艺术资源优势,筑就名副其实的全国文艺评论高地。我们有理由、也有信心期待这样的美好愿景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不仅“大戏看北京”,而且大评论也看北京。
  大家表示,首都文艺评论工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丰厚,人才济济,又有各大主流媒体的依托,关键是看顶层设计。近年来,北京市文联与北京评协在这方面已经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有一批品牌性的产品和活动,比如北京文艺论坛、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等等,2021年又设立了签约评论家制度,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北京作为文艺评论高地的建设。对照《方案》,目前要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强化领导,狠抓落实,把任务落实到阵地拓展、人才培养、品牌建设、成果推送等具体工作上。要深化文艺批评工作的内涵建设,从长远出发,精心培育文艺评论体系性工程。比如专业文艺评论的报刊阵地建设、品牌栏目建设;打造体现代表性成果、同时又有人才助推作用的北京文艺批评书系;建立中青年评论人才的培养助推体系;进一步把年度推优工作做深做细,使之真正产生强劲的引领作用等等。只有抓住平台建设、人才成长和成果培育这些关键纽结,才能久久为功,真正把北京的文艺评论事业搞好,使之成为真正的高地。
(北京评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