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文艺2022年01月21日期 第06版:信息
向老一辈文艺工作者致敬
市文联举办纪念管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上接1版)
诗与歌
对一个作家最好的怀念,就是朗读他的作品。
座谈会的下半场,通过“诗与歌”的演出形式,让现场的每一位嘉宾感受管桦作品的美与温度。
两位表演艺术家倾情朗诵了管桦的诗歌代表作《海的礼赞》及《管桦先生与竹子的情缘》。朗诵结束后,小演员们上场,用稚嫩的童声合唱,再现了由管桦作词的三首音乐作品:《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们的田野》和《快乐的节日》。
竹高千尺,落叶归根。在活动快结束的时候,北京坊的大厅里又回荡起那熟悉的歌声,平实的词句中蕴含着无尽的美。在孩子天使般的歌声中,与会的每位嘉宾仿佛看见了管桦远去的背影——他确实走了,犹如一片竹叶飘落入泥土中;但一个时代,在他的身后悄然走来,那是他曾奋斗过的 “我们的田野”,是他曾渴望的 “新时代”!
在饱含岁月深情的旋律里。与会同志一致认为,今天召开的座谈会既是对管桦的缅怀与纪念,又是对新时代首都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激励与鞭策,是对老一辈文艺家艺术精神和思想遗产的代代传承,对于更好地推动首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学习弘扬管桦同志心怀“国之大者”的爱国精神,以文艺的力量振奋民族精神,以强国复兴时代主旋律指引前进方向;学习弘扬管桦同志精益求精的艺术精神,牢牢把好精品创作的中心任务,创作更多留得下、传得开的精品力作,着力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学习弘扬管桦同志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观念,主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更多反映首都城市发展、社会风貌变迁、人民火热生活的优秀作品,让文艺作品更有底气、更接地气、更显生气;学习弘扬管桦同志崇德尚艺的职业精神,大力推进首都文艺界职业道德建设和行风建设,充分发挥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作用,着力构建德艺双馨的首都文艺人才队伍。
(北京作协 供稿)
诗与歌
对一个作家最好的怀念,就是朗读他的作品。
座谈会的下半场,通过“诗与歌”的演出形式,让现场的每一位嘉宾感受管桦作品的美与温度。
两位表演艺术家倾情朗诵了管桦的诗歌代表作《海的礼赞》及《管桦先生与竹子的情缘》。朗诵结束后,小演员们上场,用稚嫩的童声合唱,再现了由管桦作词的三首音乐作品:《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们的田野》和《快乐的节日》。
竹高千尺,落叶归根。在活动快结束的时候,北京坊的大厅里又回荡起那熟悉的歌声,平实的词句中蕴含着无尽的美。在孩子天使般的歌声中,与会的每位嘉宾仿佛看见了管桦远去的背影——他确实走了,犹如一片竹叶飘落入泥土中;但一个时代,在他的身后悄然走来,那是他曾奋斗过的 “我们的田野”,是他曾渴望的 “新时代”!
在饱含岁月深情的旋律里。与会同志一致认为,今天召开的座谈会既是对管桦的缅怀与纪念,又是对新时代首都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激励与鞭策,是对老一辈文艺家艺术精神和思想遗产的代代传承,对于更好地推动首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学习弘扬管桦同志心怀“国之大者”的爱国精神,以文艺的力量振奋民族精神,以强国复兴时代主旋律指引前进方向;学习弘扬管桦同志精益求精的艺术精神,牢牢把好精品创作的中心任务,创作更多留得下、传得开的精品力作,着力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学习弘扬管桦同志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观念,主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更多反映首都城市发展、社会风貌变迁、人民火热生活的优秀作品,让文艺作品更有底气、更接地气、更显生气;学习弘扬管桦同志崇德尚艺的职业精神,大力推进首都文艺界职业道德建设和行风建设,充分发挥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作用,着力构建德艺双馨的首都文艺人才队伍。
(北京作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