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20240515期 第版:

当前位置:北京文艺2021年12月30日期 第03版:信息

回望中国小剧场戏剧40周年

专家研讨戏剧新空间新业态新机遇

本报讯 2022年是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诞生40周年。12月20日,由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特别策划,北京戏剧家协会、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小剧场戏剧专业委员会、《新剧本》杂志等单位主办的“纪念中国小剧场戏剧40周年活动研讨会”在邛海之滨举行。
  与会专家共同回顾了中国小剧场戏剧创作和小剧场空间运营的变迁及发展历程,并对当下小剧场戏剧的困境和变局进行了分析讨论,也对未来的小剧场业态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意义重大:大凉山戏剧节为小剧场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
  濮存昕(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发起人)
  我们大凉山戏剧节的举办会为小剧场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这可以成为一个主题。小剧场剧目永远不过时。我觉得明年大凉山国际戏剧节邀请小剧场戏剧的比重可以提高一些,留存一些适合大凉山本土长期保存的戏剧。现在是不是可以谈大凉山戏剧本土化?不然总是外来的,演完就走了。凉山文旅集团下面是有这种演员基础的,我们小剧场是不是能够把剧目孵化出来?戏剧节结束了,他们继续在这里演,把当地的文化消费慢慢培养起来。我知道剧场经营者们最关心这种文化消费生态的养成。
  傅维伯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小剧场专业委员会主任)
  大凉山戏剧节承担了推动小剧场戏剧向前发展的一个特殊的节点,向小剧场40周年的历史致敬,向小剧场40周年这一特殊的时间致敬。明年要在全国不同的地区和城市推动小剧场戏剧的发展,每个地区不一定都要用戏剧节,可能用高峰论坛、工作坊等纪念活动来推动小剧场戏剧的发展。
  吴彤(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作室主任)
  在大凉山的谷剧场看了原生歌集《赶集》,观看这种自然生态环境里的艺术真的是一种享受,非常感恩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几位发起人,给戏剧人这样一个美好的体验。如果明年在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为小剧场40周年举办一个专题活动,希望我在北京人艺创作的 《解药》这部剧可以在大凉山演出。我发现大凉山的景色很符合 《解药》这部戏的情境。大凉山是一个福地,与自然接近、与戏剧接近,很适合去谈论戏剧,与自然交流,将天地结合在一起。

  回望与致敬:这40年的历程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彭涛(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主任)
  我们要好好总结这40年小剧场运动的发展和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小剧场就是中国戏剧的一面镜子,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面镜子,也是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变化的一面镜子。我们从40年的发展历史之中,能够获得一些经验,特别是对我们未来的戏剧从中体验精神和情绪的财富,意义非常重大。
  宋官林(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
  我们应该向小剧场40周年致敬。先锋戏剧、荒诞戏剧、实验戏剧都有过潮起潮落、昙花一现。只有中国的小剧场戏剧40年来坎坎坷坷、一路艰辛、没有中断地一路走过来。我觉得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小剧场戏剧是中国特色的戏剧表演体系,也是最鲜活的舞台和实验场;二是小剧场发展的这40年是中国戏剧最鲜活的部分,在戏剧观念上,对中国今天的舞台艺术逐渐走向成熟或是有些剧目达到向小剧场在四维空间的冲撞提供一种空间的贡献,致以敬意;三是它对形成今天的中国文化生态产生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樊星(繁星戏剧村创始人)
  作为民营戏剧团体这40年经历了太多坎坷与艰难,但这些大多的经历都在一线上,怎么能够让小剧场进行一个良性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当年年轻的艺术创作者带着自己的艺术理想来参与到小剧场的建设中,通过小剧场创作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和艺术主张。在40年后的今天,我们能够很幸福地回味这个过程,这就是人生、就是戏剧。我认为没有小剧场这40年的贡献,就没有国内现在戏剧行业的景象。
  李晏(戏剧摄影家)
  这40年我们观众是最大的受益者,作为观众来讲是非常幸运的。因为现在舞台上有那么多优秀剧目,我才有可拍的东西。明年有一系列的纪念活动、研讨和演出,如果组委会同意我可以办一个展览。我是从80年代初一直拍到现在,小剧场的剧不要说40部,400部都挡不住,还得从里面精选再精选。

  当前现状:小剧场行业生存面临挑战和机遇
  王晓鹰(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副院长、大凉山戏剧节发起人)
  中国小剧场戏剧对中国戏剧发展太重要了,现状影响也很重要,涉及到这么多剧团,这么多年轻人。小剧场戏剧是年轻人生存的空间,也是年轻人的表达空间,不仅是年轻戏剧人,也涉及年轻观众,这两者意味着中国戏剧的未来,它的价值、发展方向、概念、理念,不仅体现在演出业绩或者是票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戏剧发展的未来。
  傅若岩 (哲腾文化创始人)
  目前小剧场业态发展面临的几个问题,一是政策力度不够,还有小剧场的人力成本已经涨得很高了,但是票价很低。我觉得明年是小剧场变革的一年,新业态算不算小剧场,还有小剧场要不要变成新业态,小剧场的脱口秀等等算不算小剧场。如果它们算进来了,就变成一个小空间,我们在小空间里去演传统戏剧或者脱口秀,这样我们才可以拥抱00后市场,我觉得要多和00后交流,因为他们才是我们未来的消费人群。还有就是小剧场多和商业地产和文旅打交道,我希望未来的小剧场能和现在的书店一样,用一个小剧场、小空间作为商业体,文旅和政府去解决文化人流的引流工作。
  赵淼(三拓旗剧团创始人、大凉山戏剧节发起人)
  其实小剧场一直处于危机之中,戏剧需要面对这种危机,去给人们更多启示才能有它的意义。咱们民营剧场和民间剧团的发展现在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创作上也遇到危机,我们需要思索当下和未来应对的方式。当然我们的小剧场的表达和初衷永远贴近于生活,连接当下,不能失去创作最本质的东西。
  温大勇(戏剧评论家、《剧本》月刊原主编)
  就话剧创作而言,不去触碰敏感问题,现实意义不足是需要引起重视的,有些作家创作时绕开社会热点,进行纯文学创作,殊不知越忽视现实观众也越疏远。小剧场剧目的特点应当是接近现实,话剧艺术必须让人们看到现实中的欢乐和忧伤,让人勇敢积极地参与生活。

  展望未来:拓展演艺新空间文旅融合新业态
  宋官林
  中国小剧场戏剧40年前更多考虑的是拓展中国戏剧艺术的四维空间和关键点,40年后开始考虑生存空间。40年后的小剧场戏剧最鲜活的地方,在90后、00后看来,即将被演艺新空间、咖啡馆戏剧、剧本杀代替。最近几年大量的小剧场民营机构发展得很好,所以小剧场运动孵化了最有生命力的演艺机构、演出场所、演艺机构的从业人员。我们只能回顾过去才能展望未来。如果没有小剧场带来的观念的更新、艺术生态的培育和孵化、中国演技学派的实验,我们今天的文艺舞台就没有那么繁荣。
  吴晓江(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
  小剧场本身来说既是一个空间又是一个业态,又是一个在中国来说绕不过去的状态,那么在这样一个状态下,如果说总结40年的经验也好,讨论未来也好,从创作的角度,肯定有可以总结的经验和需要改善的地方。比如说哪些东西现在依然有生命力,哪些东西可能是内容还是样式还是手段上有变化需要,以此探讨演出空间新业态。
(北京剧协 供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