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20231113期 第版:

当前位置:北京文艺2021年12月06日期 第06版:信息

坊间对话

关注美术策展与经典发现

本报讯 11月24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北京美术家协会承办的文艺评论系列学术对谈活动“坊间对话”第9期——“美术策展与经典发现”,以直播方式在北京画院美术馆顺利进行。
  本期“坊间对话”邀请北京评协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曹庆晖,北京美协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负责人、研究员杭春晓为对谈嘉宾,北京评协理事、中国国家话剧院研究员颜榴为学术主持人。活动由市文联研究部主任、北京评协秘书长赖洪波主持。
  对谈嘉宾围绕美术策展的意义、策展的不同理念、近年来重要展览等话题展开对话。一是讨论了美术策展与美术家问题意识的紧密联系。曹庆晖指出,策展与问题意识、历史意识有关,今天的艺术审美和以往不一样,相当一部分的艺术研究不再是停留在欣赏层面,其背后有一个如何引导观众进入历史的问题,因此展览需要解读,这种解读的过程就是20世纪美术展览策展的主要环节与核心。吴洪亮认为,以前是把藏品拿出来分享,大家关心的是作品,其次是艺术家;后来大家逐渐建立一个共识,策展的最终目的是让观众有效理解艺术家创作作品的理念,这也就需要有前期的研究来建构相关的情境。在杭春晓看来,策展是一次历史书写。以前“挂画”是在策展意识不自觉状态下的一种布展行为,现在策展意识的觉醒,实际上是美术家历史的书写意识在觉醒。
  二是讨论了北京画院及中央美院的近现代美术展览。吴洪亮认为,对于北京画院来说,展览是个系统工程,因此,画院需要耐心地从个案开始做研究,逐步去触摸20世纪中国美术的整体面貌。曹庆晖提出,在做20世纪美术展览时,会发现每个不同的场域对某个主题都有不同的认识,这就需要策展人不断补课。如果加强交流互补,美术史上的许多定论都有可能被改写。
  三是讨论了不同策展理念带来的不同展览方向与呈现方式。杭春晓认为,展览是一种“激活”,让自身的知识框架获得一次被激活的可能。吴洪亮认为,当代艺术与20世纪美术、古代美术并不是割裂的。在用展览的方式来表达对传统的认知问题上,我们能更好地激活当代文化资源。曹庆晖强调,策展是一种“唤醒”和“理解”。如何把这种认知过程以一种恰当的方式显现出来,涉及到对展览材料的选择和理解,这也更有助于唤醒更多的认识问题。
(北京评协 研究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