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20240423期 第版:
精彩内容

戏曲家直播对谈“北京大戏”

本报讯 11月13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的文艺评论系列学术对谈活动 “坊间对话”第6期——“戏曲家眼中的北京大戏”以在线直播方式进行。此次对谈活动由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北京戏剧家协会承办,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协办,同时也是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咖讲座”的一期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中国评协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谨为学术主持人,国家一级演员、北京剧协副主席王平,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邵天帅为对谈嘉宾,活动由市文联研究部主任、北京评协秘书长赖洪波主持。腾讯直播、快手、一直播、新浪直播4个平台同步直播。据统计,直播当日累计有66万人次在线观看此次对话活动。 对谈嘉宾围绕4个问题展开对话。一是探讨北京戏曲发展、戏曲市场与观众互动的情况。王平认为,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很多艺术门类在北京这个大舞台上展现,为戏曲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借鉴机会。邵天帅认为,北京是最广泛地汇聚戏剧艺术门类的一个城市。作为昆曲表演者,要利用北京的优势,吸收各门类的艺术营养,不断提高丰富自己。傅谨提到,从“大戏看北京”的提法可以感受到北京与戏曲的不解之缘。戏曲家眼中的北京,包含了北京多个剧种丰富多元、精彩纷呈的局面。 二是探讨观众进剧场是看“戏”还是看“人”的问题。王平认为,观众进剧场是来看戏,同时也是来看“人”的。戏曲跟其他艺术门类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一个“角儿”的艺术。知名演员及其团队创作的水准相对较高,所以他们的作品不会让观众太失望。邵天帅认为,对于戏曲来说,看“人”还是看“戏”并不冲突。每一个时代都要展现这一时代的文化精神,这是一部戏的“一剧之本”。同时,演员自身魅力也是感染观众的主要因素。傅谨认为,发展北京的戏曲艺术,一定要让更多的观众知道和了解最优秀的表演艺术家。观众要被艺术家的魅力打动,从而走进剧院。我们一方面要看“戏”,要排演新剧目;另一方面,要通过戏曲作品把“人”——优秀的表演艺术家推出来,让更多观众认可。 三是结合表演艺术家的演出经历,讨论经典剧目的创作与改编情况。王平就经典评剧 《马寡妇开店》改编为 《良宵》,对如何抓住一部戏的“戏核”提出了见解。她认为,《马寡妇开店》是评剧的经典老戏。首先要把故事删繁就简,把“戏核”留下来,再将之细化。表演时,挖掘人物内心的细腻程度,决定了演出对观众的吸引程度。邵天帅就自己在昆曲经典作品《红楼梦》中,如何既演好薛宝钗又演好林黛玉做了分享。傅谨认为,没有表演者的辛苦付出,就不会产生好的艺术。会看戏的观众自然能体会到演员在演出过程的甘苦。 四是讨论新的传播方式对戏曲艺术发展的影响。王平认为,全媒体对于戏曲的推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把更多年轻人吸引到剧场来。邵天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剧场空间里戏曲的魅力、沉浸式的剧场体验,显得更珍贵。傅谨表示,一些新媒体对戏曲艺术的传播,年轻化、时尚化,完全改变了人们对戏曲的刻板印象,有助于戏曲艺术的发展。(北京评协 研究部 供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