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20231113期 第版:

第08版:专题

<上一版

当前位置:北京文艺2021年10月28日期 第08版:专题

以真情实感演绎“回天”地区百态人生

话剧《喜相逢》成功首演

本报讯 10月15日,由北京宣传文化引导资金资助,北京市文联出品的“回天”题材重点项目——话剧《喜相逢》在国家话剧院剧场首演。本剧由林蔚然、王人凡编剧,李伯男、韩清执导,季乔担任舞美设计,明家歆、朱晓鹏、杨青等一批实力派老艺术家与舞台青年力量倾情演出。
  首演当晚,大幕拉开,舞台灯光和多媒体屏幕展现出万家灯火,艺术性地营造出“回天”地区的氛围,一个个生活场景跃然台上,观众自然而然地被带入剧情之中,并随着故事的发展,与角色的悲喜产生共鸣。在故事中,通过新老北京人的喜相逢,感受老北京人敦厚包容的胸怀与新北京人蓬勃向上的活力,体现“回天行动”中蕴含的中国共产党 “人民至上”的理念和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奋斗者的梦想故事图鉴
  剧中的人物有着对生活的梦想,一段段充满烟火气又不失温情的故事在这里轮番上演,不经意间推动着“新”“老”北京的交替与传承。天通苑成为了新老北京人的梦想载体,播撒下改变和希望的种子。
  作为天通苑的老住户,编剧林蔚然在创作中融入了自己对 “回天”地区变化的亲身感受,“我是带着浓烈的情感进行创作,这是我与我的生活进行的一次心灵碰撞。这部戏始终紧紧围绕着生活在‘回天’地区的普通人,围绕着‘回天’地区的环境变化和人们的思想变化,这部戏是写他们的,也是写给他们的。”
  从一度创作的扎实剧本,到二度创作的舞台创造,导演李伯男和韩清在整个创作中,在开掘新京味儿上下功夫,通过精神层面来体现故事内涵。“我们带着对天通苑和天通苑居民的情怀进行创作,希望把这些人物丰富的生命内涵和人情人性放在人类精神境界的层次上进行描绘,体现出‘回天’地区居民的真性情,展现出‘回天’地区的巨大变化。”导演李伯男介绍道。

  实力老将与青年力量的携手演绎
  话剧《喜相逢》剧组中演员年龄跨越极大,他们当中既有50、60后,也有80、90后,新老融合,舞台传承,也是该剧的一大特色。
  从有着一系列观众熟悉的影视角色、丰富的舞台经历的实力派老艺术家,到演技扎实、极富个人特色的新一代青年演员,相同的创作梦想将演员们聚合在一起,在舞台上完成新老北京的融合,在舞台下“老带新”,不断交流与创造。最终,在舞台上通过他们的表演体现“回天”地区复杂而又细致的生活层次,展现“回天行动”的成果——将政策落实到每一个居民的身上,关爱生活在这里的所有人。
  作为被广大观众熟悉和喜爱的演员,在剧中饰演关姨的杨青表示:“我愿意把我的经验传递给青年人,将生活和舞台体验一起分享给大家。就像这次创作,给予我新的生活和舞台感受,也加深了我对‘回天’地区的了解。通过我的表演展现出‘回天’地区的成熟与发展,传递给观众咱们北京特有的精气神。”
  张万昆、陈强、张喜前3位老艺术家也把在舞台和银屏上磨练了几十年的功夫融入本剧创作中,出色呈现舞台人物的同时,也让剧组中的青年人受益良多。
  饰演男主角赵大河的青年演员朱晓鹏表示:“这是一次艰苦而快乐的创作,作为一个有过‘北漂’经历的年轻人,我更明白奋斗的价值和重量。同时我们这些年轻人在老一辈演员身上学到了不少表演和人生的道理,我会将这些收获连同我的理解融入到表演当中,能够让更多观众看到我们青年人拼搏奋斗的生活态度。”

  定格和记录变化的每一时刻
  在演出当中,每当剧中的故事发生变化和转折时,舞台都会出现虚拟的镜头框,定格下这一刻的人物状态,记录下剧情发展的起承转合。
  话剧《喜相逢》就是这样一部定格和记录“回天行动”的新现实主义探索的作品。不仅是在戏里记录“回天”地区发生的变化。在戏外,剧组更是特意邀请“回天”地区的居民前来观看演出,一起回述“回天”旧貌换新颜的过往。这些来自“回天”地区的居民,看到身边的故事被搬上舞台,深有感触,他们说,作为一名居住在这里的老“回天”人,见证了这几年“回天”的变化,看完戏之后更觉得“回天行动”为人民办了好事,让咱们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