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文艺2021年10月28日期 第03版:信息
南北剧种纷呈 名家名角亮相
第八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开幕
本报讯 戏声飞扬,鼓乐激荡,梨园古韵,霓裳锦绣。由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戏剧家协会、北京天艺同歌国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繁星戏剧村承办的第八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10月20日在北京繁星戏剧村开幕。至12月19日,艺术节将南北戏曲轮番登场,精品荟萃好戏连台。
艺术节尽展戏曲之魅力,汇聚了来自中国戏曲学院、北方昆曲剧院、白爱莲导演工作室、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柳腔艺术中心、陕西大戏剧秦腔剧团、义乌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繁星戏剧村等数十家参演院团,荟聚了京剧、昆曲、越剧、梨园戏、戏曲元素话剧等11类剧种18部精彩好戏。演出主创阵容强大,众多戏曲表演艺术家、多位梅花奖得主登台表演。
作为开幕大戏的越剧《阮玲玉》,打破常规的一人演一个人物的传统演剧方式,大量运用西洋乐器与越剧音乐的碰撞和创新,格调细腻、轻巧、幽雅抒情。北方昆曲剧院将为观众演绎昆曲《金雀记》,最大限度复原古代“工尺谱”所记录的《金雀记》唱腔,重现传统戏曲的古典美学风范。此外,还将上演改编自元代著名剧作家郑廷玉的元杂剧 《看钱奴买冤家债主》的新编京剧,白爱莲导演的京剧《思·凡》。
梨园戏《高文举》,被行家们誉为“每个动作都是美的雕塑”。柳腔《即墨大夫》是一部具有即墨特色文化的历史题材柳腔作品,以“廉政爱民”为主题,切合当前的时代背景。评剧《无盐娘娘》以当代年轻人的普遍审美方式来创作和演绎一段传统故事,以轻喜剧的表达方式来传递这一对有血有肉、敢爱敢恨的历史人物。
本届艺术节还迎来了秦腔、吕剧、绍剧、婺剧、瓯剧等剧种的加入。秦腔《焚香记》由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齐爱云和张涛主演。吕剧《一念》打破常规,三人撑起错综剧情,凝练演绎恩仇善恶,注重“情”“趣”基础上的意境表达和审美追求。绍剧《庄公的烦恼》打破传统绍剧演剧形式,近距离的观演互动,从主创到演员到演奏员,90%为80、90后,甚至还有00后担任,整个团队青春洋溢,生机勃勃。
作为国内首部小剧场婺剧新编剧目,婺剧 《无名》把英雄梦与平凡人的无常命运交织在一起,是近年来戏曲舞台上少见的一出荒诞喜剧。瓯剧《那年梅开鹤归来》将董每戡从青年时期以写剧投入抗战救国,到一生治学研剧以报国的伟大历程,跃然幕前。这部戏也集中展示了浙江戏剧的生力军风采。
承袭传统,推陈出新。本届艺术节在保持一贯的主展演单元外,还设置了精彩的戏曲公益活动,包括百年梨园当代艺术展、京剧少儿工作坊、京剧论坛、京剧沙龙、名师讲堂等活动,让观众们以多元的方式走近戏曲,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北京剧协 供稿/图)
艺术节尽展戏曲之魅力,汇聚了来自中国戏曲学院、北方昆曲剧院、白爱莲导演工作室、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柳腔艺术中心、陕西大戏剧秦腔剧团、义乌市婺剧保护传承中心、繁星戏剧村等数十家参演院团,荟聚了京剧、昆曲、越剧、梨园戏、戏曲元素话剧等11类剧种18部精彩好戏。演出主创阵容强大,众多戏曲表演艺术家、多位梅花奖得主登台表演。
作为开幕大戏的越剧《阮玲玉》,打破常规的一人演一个人物的传统演剧方式,大量运用西洋乐器与越剧音乐的碰撞和创新,格调细腻、轻巧、幽雅抒情。北方昆曲剧院将为观众演绎昆曲《金雀记》,最大限度复原古代“工尺谱”所记录的《金雀记》唱腔,重现传统戏曲的古典美学风范。此外,还将上演改编自元代著名剧作家郑廷玉的元杂剧 《看钱奴买冤家债主》的新编京剧,白爱莲导演的京剧《思·凡》。
梨园戏《高文举》,被行家们誉为“每个动作都是美的雕塑”。柳腔《即墨大夫》是一部具有即墨特色文化的历史题材柳腔作品,以“廉政爱民”为主题,切合当前的时代背景。评剧《无盐娘娘》以当代年轻人的普遍审美方式来创作和演绎一段传统故事,以轻喜剧的表达方式来传递这一对有血有肉、敢爱敢恨的历史人物。
本届艺术节还迎来了秦腔、吕剧、绍剧、婺剧、瓯剧等剧种的加入。秦腔《焚香记》由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齐爱云和张涛主演。吕剧《一念》打破常规,三人撑起错综剧情,凝练演绎恩仇善恶,注重“情”“趣”基础上的意境表达和审美追求。绍剧《庄公的烦恼》打破传统绍剧演剧形式,近距离的观演互动,从主创到演员到演奏员,90%为80、90后,甚至还有00后担任,整个团队青春洋溢,生机勃勃。
作为国内首部小剧场婺剧新编剧目,婺剧 《无名》把英雄梦与平凡人的无常命运交织在一起,是近年来戏曲舞台上少见的一出荒诞喜剧。瓯剧《那年梅开鹤归来》将董每戡从青年时期以写剧投入抗战救国,到一生治学研剧以报国的伟大历程,跃然幕前。这部戏也集中展示了浙江戏剧的生力军风采。
承袭传统,推陈出新。本届艺术节在保持一贯的主展演单元外,还设置了精彩的戏曲公益活动,包括百年梨园当代艺术展、京剧少儿工作坊、京剧论坛、京剧沙龙、名师讲堂等活动,让观众们以多元的方式走近戏曲,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北京剧协 供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