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20231113期 第版:

当前位置:北京文艺2021年10月08日期 第07版:信息

北京文艺评论系列课程举办

本报讯 近期,北京文艺评论系列课程第八至十二讲在北京市文联举办。课程采取网络直播与现场授课相结合的方式,由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兼北京市文联研究部主任赖洪波主持。
  北京评协副主席、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许锐以“舞蹈评论——通达生命隐喻的路径”为题,引导学员通过观看国内外经典舞剧片段,领略生命体舞动背后神秘而微妙的意义,揭示了舞蹈评论是通达生命隐喻的路径的主题,强调了舞蹈评论在舞蹈本体中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北京评协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教授曹庆晖以“美术馆为特定藏品策划的研究展述评”为题,通过对6个可供分析的展览案例观察,对目前美术馆藏品研究中存在“有一说一”和“以点带面”两种不同的研究和策划逻辑进行了探究,对美术馆藏品研究、捐赠及批评的良性循环,对美术馆有意义的藏品的界定以及对策划美术馆藏品研究展的现实意义等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北京评协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周海宏以“音乐的欣赏方式与艺术的本质特征”为题,从“如何欣赏音乐”切入,现场让学员感受音乐,展示日常生活中人们随处可见的画面影像,强调美育对国民的重要性,并呼吁要重视艺术素质教育。
  北京评协副主席、北京杂技家协会理论研究委员会主任徐秋以 “杂技与魔术背后的世界”为题,为学员解析了杂技魔术的基本原理、历史脉络、发展态势、表演特点和评价标准,详细介绍了杂技评论写作的一般路径和方法;并通过分享优秀杂技评论文本,指导学员如何进行杂技评论鉴赏与评价,有效地为杂技文艺评论工作者提高评论水平出谋划策。
  北京评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副研究员蒋慧明以“曲艺评论的深度、速度及维度”为题,对曲艺的历史、曲艺的分类进行了细致解读,并就如何开展曲艺评论实践,提出要基于对曲艺创演的深入观察和思考,挖掘曲艺评论的“深度”(学术性)、提升曲艺评论的“速度”(及时性)、拓展曲艺评论的“维度”(互动性),科学地评价曲艺现象及作品,提高大众的鉴赏和审美水平。
(北京评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