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20240423期 第版:

当前位置:北京文艺2021年09月08日期 第04版:副刊·美术

知微见著 中西合神

——评黄华三的水墨艺术

■范迪安

  水墨艺术的当代发展不是一个新话题,但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解决的大课题。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不同艺术观念的碰撞与交融更加激烈,纷繁的图像形态也愈发汇成视觉的海洋。作为拥有自身悠久历史和深厚传统的中国水墨艺术,如何在新的文化语境中保持语言的独特性,又彰显当下时代的精神气象,便成为摆在中国画家面前严峻的挑战。
  面对黄华三的作品,首先让人感受到他有相当扎实的学院艺术的功底。从1980年他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学习,到1990年中央美术学院的中国画系研究生毕业,他在这所富有深厚教学传统和学术优势的艺术殿堂里浸染、熏陶、求知和钻研,构成了他求学10年的扎实的道路。在这段学习期间,他主修水墨人物画,曾先后得到姚治华、卢沉、姚有多、李少文等当代艺术名家的指点。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艺术于新时期焕发生机的时代,指点过他的这批教师都正值人到中年的艺术盛期,富有相当的教学经验,而中国画系在教学上注重传统、写生、创造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之间切磋技艺的良好教学氛围,使得他深入地步进水墨人物画艺术的堂奥。所以,从他的作品中,首先可以看到他在人物造型上拥有十分敏锐的感觉,也有独特的观察与表现的角度,还有扎实的功底。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他画了大量的素描、白描与水墨人物写生,正是在无数次对人物形象的悉心观察和体会的基础上,他的人物造型呈现出一种富有时代特征的面貌,那就是既能准确地刻画人物的动态特征,又能高度地提炼人物的个性神采;既能取其大势作整体造型,又能细微的刻画画面的细节。在他的笔下,人物形象总是有着来自现实生活的生动感,造型不落俗套,虽然从中可以看到他对传统的学习和对古代经典名作的研究,但是他已经从传统中逐步地脱身出来,更多凭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了自己别具个性的造型面貌。
  如果说黄华三在20世纪80年代这个10年主要是接受中国传统艺术的教学,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造型方法和笔墨感觉的话,那么他又花了另外一个10年,也就是从1991年到2000年,走向海外去感受和研究西方绘画的造型体系。他从1991年到1994年之间,在德国汉诺威大学造型艺术系就读研究生,此后又作为自由艺术家生活和工作在德国多年。我们知道,德国的艺术教育一方面拥有西方造型体系的严谨、精确、冷静、秩序的理性传统,但另一方面,在现代文化的条件下,自由的、表现的、实验性的和个人性的艺术教育与艺术创作氛围又十分浓郁,由此形成了一种具有现代精神内涵的表现性画风。此刻我们所看到的主要是黄华三的水墨作品,但实际上在水墨作品之外,他在德国的日子里还进行过多种艺术实验,创作了许多综合媒介的绘画作品,他的艺术思想是十分活跃的,艺术表达的心境也是十分开畅的,在现代绘画这个领域有着积极的吸收和宽阔的创造。
  黄华三的这种求艺经历在当代中国画家中是很独特的。两个10年,一中一西。两个10年,从本土投身国际,又从海外返归本土。他的艺术从思想观念到表现技法,实际都不单纯是中国的或德国的,而是中西两种绘画营养滋养、铺垫和中西两种绘画语言交融、糅合的结果,这就使得我们要特别注意到他的绘画以中为本、兼有中西的艺术创作特征。他的这批作品虽然是水墨材料的创作,有些甚至是一些相当即兴的水墨作品,但是其中融合了中西的特点却是十分鲜明的。 (下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