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20240423期 第版:
精彩内容

市政协委员为北京文艺发展建言献策

在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刚杰,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冯远征,演员吴京等来自文艺界的市政协委员带来关于推进北京市文化艺术发展的相关提案。 刚杰:建议北京建设世界“文学之都” 刚杰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建设目标,繁荣发展文艺事业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途径。《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与《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深化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进行了系统规划。作为全国文学中心、世界文学交流的重要城市,北京已具备成为世界“文学之都”的基础和实力。立足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定位,为在全球文化竞争格局中加快提升北京的城市文化形象与国际文化影响力,打造北京城市名片,激发北京文学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建议启动世界“文学之都”的规划建设及相应申报程序。 世界“文学之都”是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丰厚滋养。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切文艺的“母本”,是各艺术门类创作的源头,是文化建设最关键的标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也必然体现在名家大师群峰并起、经典名作交相辉映的生动格局上。中国是有着深厚文学传统的世界文学大国,北京是具有深厚文脉和国际影响的文学名城,是中国文学文化与世界接轨的前沿重镇。在“十四五”开局阶段,启动世界“文学之都”规划建设,有利于发挥文学创作交流的文化引领作用与国际交往作用,有利于推动创作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学精品,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丰厚滋养。 世界“文学之都”是北京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世界上许多著名城市都因文学而闪耀光芒,北京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首先应是世界“文学之都”。进入新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对包括文学在内的各类文艺产品都提出了更多元、更多样、更高质量的要求。当前,北京的文学创作呼唤精品力作,戏剧、影视乃至曲艺、舞蹈等其他艺术门类也急切需要文学提供丰厚滋养和源头活水。与上海、陕西等文学重镇相比,北京对本土文学传统继承发扬不足,没有将文学作为城市名片进行重点培育,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应将文学摆在突出位置,通过世界 “文学之都”建设,推动北京在文学品牌打造、文学人才培养、文学创作扶持等各领域,实现全方位突破与提升,为戏剧、影视、音乐、舞蹈等各类艺术形式提供重要支撑,大力推动首都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世界“文学之都”是提升北京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4年成立 “创意城市网络”,“文学之都”是“创意城市”的重要称号、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至今全球已有28个城市入选“文学之都”。“文学之都”的评定标准,除文学传统之外,主要着眼于一个城市文学发展的整体状况和水平,包括:文学在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文学出版物的数量与质量,文学的产业化程度,以及为促进本国和外国文学艺术交流所采取的措施等。对照这一标准,北京在资源基础方面,聚集了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行业领导机构,以及全国最多的文学创作出版、高等教育与研究机构;在文学创作方面,汇聚了中国最优秀的作家群体,文学出版规模与水平居世界前列,文学传播与阅读基础深厚;在文学交流方面,是全国性文学活动与国际交流活动的重要舞台,已具备申报世界“文学之都”的基础和条件,作为首都和全国文化中心,北京应把握契机,尽快推进世界“文学之都”规划建设,推动城市经济与文化、社会发展以及全球城市交流合作。 刚杰提出三个建议: 一是将建设“文学之都”纳入《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与相关国际标准接轨,在城市发展战略层面明确“文学之都”的建设目标,在政策层面提高对文学事业与产业发展的重视支持力度。统筹利用政府与社会资源力量,进一步建立完善文学创作、传播、阅读的现代化与国际化产业链,推动文学与艺术、戏剧、影视、传媒、科技、创意经济等相关文化领域的融合发展,促进文学的社会文化效应与经济效益提升,为建设“文学之都”创造有利条件。 二是统筹利用相关资源,建立与“文学之都”相匹配的大文学运行机制。加强对北京文学的统筹规划和链条整合,统筹设计北京的“大文学”发展,整合文联作协、北京老舍文学院和十月文学院、高校、科研机构、文学网站、出版公司、文化传媒等各类机构力量,搭建文学创作、文学活动、文学阵地、文学评价的大文学框架体系,建立作者、出版、书店、读者的良性循环体系,做到创作引导、生产扶持、理论评论、成果转化、宣传推广等多管齐下,推动文学作品水平持续提升、人民阅读习惯不断提高、城市文学生活氛围日益浓厚,让首都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促进首都文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是借鉴国际国内成功经验,有序推进“文学之都”项目筹备与申报工作。南京于2016年启动“文学之都”申报,历时三年成功入选,目标坚定,途径清晰。建设与申报“文学之都”,应参照相关标准与成功范例,做好科学规划与程序设计。可广泛吸取世界各地“文学之都”的先进经验,结合北京自身条件和特色优势,为相关建设和申报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建议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宣部与中国作协的指导下,发挥市文联的统筹作用,成立“文学之都”申报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方案。可调动北京作协、北京老舍文学院、十月文学院、《十月》和《北京文学》杂志、十月文艺出版社等单位参与前期策划筹备工作。调动北京、全国与国际媒体,做好宣传推广与舆论铺垫。 冯远征:建议北京设立国际戏剧节 冯远征今年带来的提案,是建议北京打造权威、重量级的国际戏剧节,汇聚全世界范围的艺术人才到北京展示和交流戏剧,丰富首都文化生活。 “北京已经有国际电影节,它能够吸引全世界的电影人前来交流,但目前北京缺少国际性的戏剧节。”冯远征说,北京拥有丰富的高精尖文艺演出人才资源,也有众多优秀的艺术院团,无论话剧、歌剧还是音乐剧,在北京的演艺市场上都很活跃。 冯远征建议,北京要打造高质量的国际戏剧节,不能只有简单的评奖机制,而应汇聚世界艺术人才前来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只有这样,才能丰富首都文化生活,提升公众审美水平,助力北京成为国际化文化大都市。 此外,戏剧节应容纳话剧、戏曲、民族歌剧等多类剧种,海纳百川,向世界传播中国戏剧文化的同时,引入国外优秀的戏剧文化,交流学习,共同发展。 吴京:建议完善影视人才保护和培养机制 吴京表示,今年他关注影视人才的保护与培养话题。 吴京说,当前影视行业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对于影视人才的保护和培养机制还需要不断完善。“比如演员有时在拍摄过程中容易受伤,在拍摄过程中以及意外受伤后,都应为他们提供更完善的保护措施。” 吴京还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专业平台机构和完善的举措,在影视人才的发展过程中,为他们与影视行业各领域搭建有效的沟通和对接桥梁,帮助影视人才更好地发展,从而减少人才流失现象。(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