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20240423期 第版:
精彩内容

黄丹教授谈编剧基本功独特·生动·好细节

编者按: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主任、教授、一级编剧黄丹曾做题为 《电影编剧基本功》的主题讲座,畅谈影视剧本创作的基本要求,并结合影片谈了素材与主题如何匹配等问题。独特、生动是剧本创作基本 黄丹首先讲的是怎么进入一部剧本的编剧写作,如何讲好一个故事。他通过一个三角形来讲述如何构架一个故事的重要元素:三角形最上面的尖角是编剧想要表达的东西,比如世界观、命运、对人生困境的态度等,尖角下面所有的东西都是为“表达”服务的,都是支撑“表达”的内容,是故事具体呈现的状态。 黄丹说,无论短故事还是长故事创作,都是“表达”与“呈现”的关系。 “呈现”的第一层是影片的风格样式,这决定了故事是悲剧还是喜剧;“呈现”的第二层是人物构架,人物的性格、家庭甚至造型等因素创作者都要考虑清楚,人物决定影片的灵魂;“呈现”的第三层是故事,要写出故事的来龙去脉,它是怎么发生的,它的起承转合是什么样的,还要清楚有什么样的人物就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呈现”的第四层是情节和结构,情节和结构是故事的非常具体的呈现方式;“呈现”的第五层面则是台词。 黄丹说,这只是剧本创作的逻辑思路,不代表具体实操也要按这个逻辑来,每个编剧进入故事的角度都不同,有的编剧会从一个生动的人物进入剧本创作,有的编剧会从一句台词开始创作,但是在整个剧本的思考中所有的元素都要考虑到。 “创作剧本的思维逻辑是这些,但剧情电影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基本要求:‘独特’和‘生动’。剧本创作中,每一项都做到独特,那就是天才了,只有一项是独特的,比如一个全新的人物、一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情节、具有魅力的对话等,故事也会脱颖而出。‘生动’则要求剧本故事不乏味、不无聊,即便是你想表现生命的乏味,也不能用乏味的手段去表现它。” 黄丹认为,剧本创作者一定要时刻问问自己,自己的东西够独特么、够生动么,兼有生动和独特,这个故事才有了可能性。 黄丹说,剧情故事的创作除了两个“基本要求”,还有两个“基本点”。 第一个基本点是“合情”,如果观众无法对人物情感产生共情,观众就会弃剧、罢看。“国产影片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对人物情感的拔高,让故事中人的情感超越普通人正常情感,观众就会非常不认可,编剧要小心这一点。” 黄丹举例称,国外很多科幻影片空间、时间与现实不同,但人物之间的情感是合理的,是真情实感,能让观众感同身受,所以观众能接受,比如《阿凡达》等。 黄丹谈到的编剧创作的第二个基本点是“合理”,他说,国内观众对国产影片故事“合理”的要求非常高,这是因为观众就生活在这个空间里,如果人物的动作、反应、情感有不合逻辑的地方,观众就能很清楚地感知到,就会认为这些影片很虚假。“因为工作关系,我看过大量的不合逻辑的剧情故事,很多影片连影院一日游的机会都没有。”好细节呈现人物的深度 讲完了影视剧本创作的基本要点,黄丹通过分析影片,讲述创作者应该如何表达主题、如何处理素材。 黄丹说,社会学家、哲学家、文化评论家经常分析一些影片的主题是表达生命的成长,比如《少年的你》等,他们可以从成长的概念去分析影片、分析人物,但这个“成长”大概念与影视剧本创作没关系,因为“大概念”不能成为创作的依据。 “‘成长’这个大主题不能指导我们进入影片剧本的创作,故事创作需要一个小概念、小切口。《少年的你》这个故事中,所谓的校园霸凌也是一个大概念、大噱头,该片其实讲的是两个底层人一起挣扎,互相取暖,互相拯救,摆脱底层困境的故事,这才是创作的依据,这些小概念化、小细节化的东西才能帮助创作者去正确处理素材。” 黄丹分析称,影片《爆裂鼓手》也是一个成长的故事,该片中的学生是一个有野心的鼓手,老师是一个魔鬼教师,这两个人是一体两面,互为纠缠,互相利用对方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野心,而“成长”只是一个大帽子。“创作者一定要深入到最底部、最基础的逻辑中去把握自己想要讲的故事,生命、生存大概念等不能成为创作的依据。” 黄丹认为,任何电影都是表达与呈现的关系,影视创作还要掌握好材料与表达之间的匹配度。他举例分析了救助站素材与相关主题的匹配度问题:“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能塑造成英雄吗?不是不可以,但是素材与主题的匹配度不高。英雄可以放到警察、消防员身上,但放到救助站工作人员身上不合适。” 谈及人物和细节创作,黄丹说,电影是让人看的,更多的是呈现行为细节,台词并不是非常重要,做电影尽可能减少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把人物的动作、行动线先思考清楚,在创作中永远要先想人物的动作是什么,让动作变成行动,人物不行动,这部电影没法看。 “其次,好的细节会让影片魅力得到很大提升,因为观众最后记住的全部是细节。如果一部影片有生动的细节,这部影片也能成,比如《唐山大地震》中的糖腌西红柿,这是电影中非常伟大的细节。好的细节既承载了历史的印记,也承接了人物的情感的深度和厚度。”(选编自微信公众号《编剧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