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20240423期 第版:
精彩内容

王立平:传承创新古琴文化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报讯 11月7日至8日,由北京市文联、北京音乐家协会主办,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海淀区非遗展示中心(北馆)承办,北京乐器学会古琴学术委员会、天津七弦琴院协办的“古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讨会暨东方雅乐音乐会”成功举办。 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王立平,北京音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赵金波,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会长杨青,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佩琦,北京乐器学会古琴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金岩,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的相关领导成员、近百位与会代表以及北京古琴爱好者受邀参会。本次论坛由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肖娟主持。 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音乐家王立平表示,全国在册的琴人曾经仅仅八九十人,现在却有百万琴家琴人在学习在传播,这在所有艺术门类里,这样的发展都是比较迅速的。这说明了古琴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潜移默化让人们真正体验到 “琴棋书画琴为首”。所以,在历史上,琴就是中国人心尖上的宝贝。他说,当初用尽心力在创作《红楼梦》歌曲的时候,就把古琴的表现放在了第一声。事实上,用古琴音开篇,是有其深刻的寓意。因为,《红楼梦》表达的更多的是“一声叹息”,只有“琴”传递出的这样的“一声”才能更深刻地表达曹雪芹先生撰写《红楼梦》时,那种心里的想说的说不出来的“一声叹息”的心境。他希望,高山流水觅知音是文人一直以来追寻的境界,传承创新古琴文化,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会长杨青回顾了该研究会自成立以来,为推动古琴文化发展所做的大量工作,强调了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是一个年轻的古琴学术团体,成立之后短短3年的时间里,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研究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多显著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强化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这次研讨会,共收到近60余篇论文,内容包括:打谱与琴曲、考证与流传、琴史理论研究、古琴教学实践、古琴与修养身心、琴歌琴曲古诗词、古琴文化漫谈、古琴与多元艺术、斫琴与古琴修复等内容。在讨论古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作者们从多个角度考察当前古琴界的现状,分析古琴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主编韩杰先生,副主编张雅晶女士经过层层筛选,最后优中选优41篇编辑成册。 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韩杰主持了研讨会,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会长杨青在研讨会上做了主题发言。杨青表示,古琴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小琴友必须要学会结合所学、所见、所感、所悟,慢慢尝试着理解每首琴曲的深厚意蕴和哲理意趣,领会曲子的意境、韵味与独特内涵,感受琴的文化魅力,从而更好、更准确地对琴曲进行诠释。少儿习琴与少儿诵读经典、童蒙养正的教育方法有相似之处,二者都是为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根植于稚嫩的童心,用经典浸润童年,以文化滋养人生。 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韩杰在主题发言中表示,古琴在文人心目中具有十分神圣的地位。琴人必须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而且这种道德操守的要求也要随身而行,以至“士无故不撤琴瑟”。因此,琴人首先应是个道德高尚的人,在社会上是很受人们敬重的。“琴道”概括了琴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琴人应该有的道德要求。琴道是保护古琴艺术健康发展的基石。他呼吁每一位古琴家、古琴教师和古琴爱好者在研究、学习、传承古琴艺术的时候必须关注“琴道”的内涵。审慎自己的思想和言行,知行合一,做合乎新时代要求的琴者。不管是职业的还是业余的琴人,都应把修身养德放在重要位置。每一个琴人都应该成为道德操守的模范。只有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琴人。 少儿古琴音乐会令人心旷神怡。之后,经过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领导层商议决定,宣布成立“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少儿古琴艺术团”。 大家一致认为,传统艺术不能缺少“青春血液”,任何一种音乐艺术门类,有了少年儿童的加入,都会变得更加朝气蓬勃,充满生机。少年强则中国强。 在这次研讨会中,有理论家、教育家、艺术家、实业家等各界人士参与其中,论文即有前沿理论的探讨,又有扎根实践的交流,尤其以琴乐和诗乐为艺术实践途径,通过包括中小学、高等教育领域在内的一线艺术教育,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北京音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