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20240423期 第版:
精彩内容

专家研讨推动成立北京高校文艺评论联盟

本报讯 9月17日,“2020北京文艺评论热点现象研究系列活动之三——推动成立北京高校文艺评论联盟”专题研讨会召开。会议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市文联研究部承办。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0所在京高校及研究机构的11名专家学者参会。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杜德久出席会议。会议由北京评协秘书长、市文联研究部主任赖洪波主持。 成立北京高校文艺评论联盟是北京评协自今年1月挂牌成立后拟推出的第一项创新性举措,该项工作也被列入北京市2020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介绍了各自高校文艺评论工作情况,并围绕成立北京高校文艺评论联盟展开热烈研讨,对北京评协提出的研发文艺评论系列课程、组织北京青年文艺评论人才培训、建立文艺评论现场观摩机制、建立文艺评论在线发声平台、编写出版北京文艺发展白皮书等工作设想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如何借助高校力量推动北京文艺评论人才队伍建设?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吴冠平建议,可整合各高校、各艺术门类专家资源研发文艺评论培训课程,向文艺爱好者开放。北京评协理事、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宗成振认为,高校学生应该成为文艺评论培训课程的重点对象,未来可探索将课程纳入高校学分体系。北京评协理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邓宝剑指出,应抓好高校学生培养,引导他们关注当下文艺现象,参与到文艺评论实践中来。北京曲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副研究员蒋慧明认为,组织文艺评论系列课程的培训,能够使高校学生接受系统的文艺评论训练,为他们今后从事文艺评论工作打好基础。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宋声泉建议,市文联应资源下沉、姿态下沉,在高校学生中寻找文艺评论的热爱者和后备者。 如何解决高校文艺评论游离于文艺现场的问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执行主任李林荣指出,在作家艺术家创意、构思、写作的过程中给予阶段性评论指导,对于作品的打磨很有好处,建立现场观摩机制可实现文艺创作过程跟踪。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王欣指出,建立现场观摩机制,让评论者投入文艺创作全过程,是文艺评论服务文艺创作实践的有效方式。 互联网时代如何更好地发出高校专业文艺评论的声音?北京评协理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邵燕君认为,新媒体不应完全被知识付费的商业机构所垄断,文艺评论尤其是网络文艺评论要将新媒体作为重要传播手段。北京评协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陶庆梅认为,专业文艺评论要在互联网发出有影响力的声音,抓住自媒体传播特点,对当下热点文艺问题作出回应。北京评协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岳永逸建议,可以联合报纸,开设专栏,为文艺评论工作者搭建发声平台。 如何发挥文艺评论在行业内引领作用?陶庆梅认为,要对文艺市场进行长期跟踪,记录文艺发展变化以及文化生态突变现象。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吴冠平认为,白皮书是历史典藏,对于北京文艺发展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在具体实施层面,高校可投入智力资源,北京市文联可牵头与相关单位协调,协助做好数据资料的收集。 陈宁对各高校专家代表提出的真知灼见表示感谢,并就成立北京高校文艺评论联盟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坚持有用、互惠、补白、整体提升的工作原则。有用即要推出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让文艺评论发挥应有作用。互惠即要整合高校力量,共同建设首都文艺评论事业,实现北京评协与北京各高校的双赢。补白即要填补文艺评论行业内的空白,针对高校的实际需求,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整体提升,即要利用北京评协覆盖12个艺术门类的突出优势,发挥文艺评论引领文艺创作作用,促进各艺术门类发展。二是坚持资源集成的工作思路。要对高校现有文艺评论课程进行整合,并做相应补充,构建文艺评论知识体系;要对高校现有研究课题进行整合,对其中的优秀课题予以扶持;要对现有评论平台进行整合,扩大北京文艺评论的声音;要对产业链进行整合,促进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互动。三是把握好重点工作对象。北京高校文艺评论联盟,要以文艺评论家和文艺评论工作者为重点工作对象,努力聚集、发现、挖掘和培养一批优秀的文艺评论家和文艺评论后备力量。(研究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