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20240327期 第版:
精彩内容

市文联成立70周年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本报讯8月29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的 “与人民同心 与时代同行——北京市文联成立70周年高峰论坛”召开。此次高峰论坛是北京市文联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的三大主题活动之一。来自文学、戏剧、美术、书法、摄影、民间文艺、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电视、电影12个艺术门类的文艺家、评论家以及区(局)、产(行)业文联和社会组织代表近百人参加论坛。 在论坛开幕式上,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代表市委向市文联成立7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充分肯定市文联成立70年来在文学、戏曲、音乐、美术、影视等艺术门类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他指出,市文联70年是与时代同行的70年、勇攀高峰的70年、名家辈出的70年、团结凝聚的70年。他强调,市文联要团结引领首都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突出引领,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在首都落地生根的重要枢纽;突出为民,做社会主义文艺扎根人民的模范标杆;突出创作,做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文艺鼓手;突出守土,做维护良好文艺生态的忠诚卫士;突出服务,做团结文艺工作者的温馨家园。 北京市文联主席陈平,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电影局局长王杰群,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刚杰、刘开阳、杜德久、马丛峰,北京市文联副主席白靖毅,北京市文联一级巡视员田鹏、二级巡视员苏社钦出席论坛。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主持。 论坛以“与人民同心 与时代同行”为主题,旨在全面总结北京文艺70年的辉煌成就及历史经验,探讨当代北京文艺发展的内在规律,深刻认识文艺与时代和人民的关系、文艺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等,探索新时代北京文艺的前进方向。 19位资深评论家在论坛上发言,覆盖12个艺术门类,实现了多学科、多门类、多层次的理论对话,充分体现了论坛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论坛共3场,北京评协主席、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孟繁华,北京评协理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创作研究所所长、教授张柠,北京评协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陶庆梅分别担任各场主持人。 与会专家对不同艺术门类发展历程进行了全景式梳理,呈现出生动立体的当代北京文艺发展趋势。回顾与梳理 孟繁华从“波澜处”看当代文学史,他认为北京独特的政治地位和历史文化背景造就了北京文学宏大高远的文学气象,北京文学为当代中国文学史做出了特殊的其他地域不能替代的贡献。张柠关注文学创作中的典型人物,指出塑造与新时代新北京相匹配的“新人”形象是当代文学的重要责任。中国评协理事、《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尚辉,北京评协美术书法摄影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教授唐东平,北京评协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岳永逸,分别回顾了70年来北京美术、摄影及民间文艺的发展历程。尚辉认为,北京美术70年既具有北京深厚的地缘文化特征,也具有作为新中国首都所应有的国家意识与全球视野,形成地缘与全局相互粘连、相互充盈的艺术格局。北京评协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曹庆晖敏锐地捕捉到美术史从文本写作方式到展览策划方式的深刻转变,认为数字展览对于记录艺术历史、建构北京城市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与探讨 发言交流中,与会专家围绕北京文艺的地域特色,对京派文学、京味文学、京味戏剧等进行了热烈讨论。北京评协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孙郁认为,京派文学是北京不能消失的存在,对个体经验的注重、对超功利性精神存在的推崇构成了其突出特色,这也使得京派文学的价值在和平年代愈发凸显,甚至在当下拥有了生长的无限可能。中国作协理论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莉认为,京味文学是声音优先的文学,要利用好新的传播手段,实现京味文学与当下现实的对接。北京评协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宋宝珍对京味戏剧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深入阐释,北京评协电影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戴清围绕京产剧的“人民性”内涵进行了理论探讨。北京评协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立足未来北京文艺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让北京成为21世纪的世界文学之都的战略性设想。思考与展望 论坛在总结北京文艺70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文艺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对当下文艺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展望。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原秘书长饶曙光认为,西方理论无法彻底解决中国电影理论的话语权问题,要打破电影界“失语”状态,探索构建中国电影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中国艺术研究员曲艺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田莉指出,缺乏对现实的关注、缺少作品所应有的文学性,是当前曲艺界应该自我反思的突出问题。北京评协理事、中国文联杂技艺术中心原副主任徐秋认为,杂技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不能停留在追求舞蹈美的阶段,要自觉超越,最终形成艺术化的美的杂技。北京评协副主席、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兼人文学院院长许锐认为,疫情的出现给舞蹈艺术带来了严峻挑战,未来视觉艺术在舞台和现实、线上和线下两个空间的转换是舞蹈艺术发展的趋势。总结与创新 与会专家还结合各自艺术领域实际,对北京市文联工作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北京评协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提出,新时代北京市文联要继续以文学为依托促文艺大发展,其中新园区文化的深度阅读与文学书写、网络文学创作是尤其需要关注的两个问题。北京书协副主席、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叶培贵建议,应从机制、活动、人才队伍三个方面入手,推进首都书法工作改革与创新。北京评协音乐舞蹈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央音乐学院研究员项筱刚呼吁,北京音乐主流媒体要加强对专业音乐创作的关注,同时建议增设对音乐创作主体的委约条款制度。 此外,由北京市文联组织编撰、北京出版社和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联合出版的 《文脉流芳 不负韶华——北京市文联70年撷录》一书也亮相本次论坛。该书是为市文联70年生日的献礼之作,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亲自为该书撰写寄语。该书全面梳理了70年来市文联组织架构调整变化情况、历次文代会资料、市文联及各文艺家协会历届主席介绍、市文联重大活动和重要事项等,记录了市文联70年来砥砺前行的光辉足迹。 北京文艺70年百花芬芳、绚烂绽放,北京市文联70年峥嵘岁月、求索创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北京市文联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和中央、市委关于推动文艺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团结引领首都广大文艺工作者,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守正创新,做好新时代首都文艺工作,大力繁荣首都文艺事业,更好地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研究部 供稿 姜韬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