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20240423期 第版:
精彩内容

70年,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

编者按: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这一关键节点,5月28日,首都文艺工作者迎来了自己的节日——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70周年。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新中国文艺70年砥砺奋进,首都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首都文艺界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总体框架,大力传承发展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为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作出了应有贡献。 《北京日报》陆续刊发7篇文章,回望首都文艺70年发展的流金岁月,领略名家大师风采,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心怀祖国人民,勇攀文艺高峰,创造无愧于时代的精品佳作。现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从一些文献及老艺术家的口述中,能依稀还原出1950年5月28日北京市第一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时的部分场景: 大会出席代表363人,郭沫若、齐白石、梅兰芳、程砚秋、戴爱莲……这些文艺界响当当的人物因这次盛会聚到一起。会上,老舍当选为北京市文联主席,梅兰芳、李伯钊、赵树理为副主席。更高兴的是,5月31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来了,他说:“我们的文艺工作会给首都的人民增加无限光辉的。”激动的代表们手心都拍红了。 这次大会,老舍发表讲话《团结起来,创作民族文艺》,提出 “一个新时代已来到这古老的都城。” 北京是文化古都,新中国成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伟大的社会变革,首都文艺工作者迅速投入到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老舍的《龙须沟》、侯宝林的《婚姻与迷信》等作品,呼应人们建设美好生活的期待。评书表演艺术家连阔如带头在北京开始新曲艺实验,改编了赵树理的小说《李有才板话》《三里湾》,受到欢迎。(下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