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20240423期 第版:

第08版:专题

<上一版

当前位置:北京文艺2020年07月08日期 第08版:专题

新文艺群体找到了“家”

(上接7版)
  “文联就是我们的家,为新文艺群体指引了发展方向,没有书协的帮助,我也走不到今天。”程度这样动情地说。遇到文艺作品展会,援疆、援藏、援蒙及港澳台文化交流活动,春节送春联、福字下乡,书协都会邀请新文艺群体书法家参与,展示他们的书法艺术,也发挥了他们的社会作用。
  北京民协会员胡鹏飞是陕西人,承继家传,专做泥塑艺术品。来北京后,他尝试主打做兔儿爷泥塑,经过几年拼搏,逐渐打开了市场。他的作品栩栩如生,生动有趣,还被当作外交礼品赠予外国友人。他热心公益活动,从不计报酬、不辞辛劳,每年参加送温暖下乡、文化扶贫等活动都有十几次。他还乐意把自己的民间艺术创新的经验与同行分享,增进彼此友谊。
  “加入民协,很有归属感,大家就像一个大家庭,交流想法、相互出力,把行业优势综合起来,能解决很多实实在在的问题。”胡鹏飞说,做民间艺术容易遇到版权、税收问题,通过文联去沟通或组织专业机构咨询,解决了很多问题,也方便了很多。“从事民间工艺的新文艺群体,很多是中青年艺术家,有文创新思路新想法。文联是文艺家之家,吸引他们加入协会,让他们找到大家庭的感觉,大家志同道合,艺术上相互促进。”北京民协秘书长史燕明说,协会为会员服务,会员也给协会带来新鲜血液,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好循环。
  这就是北京的新文艺群体。几十年来,他们由少到多,由小到大,日益成为首都重要的文艺力量。在梦想召唤下,关怀他们成长的各级组织和人士给新文艺群体搭建了更多展示和交流推介平台,逐步改善着他们的生存发展条件。同时,新文艺群体积极回报社会,既丰富补充了首都文艺种类,又与北京乡土文艺交流碰撞,创作出诸多鲜活的为群众喜爱的文化新产品。
  北京的明天会更好。北京新文艺群体的存在和发展,让人们看到了首都文艺海纳百川、包容大气的新格局,也让人们依稀感受到了新文艺群体自强不息的强大生命力,他们不断自我提升,加快走向专业和成熟,蕴藏着不尽的生机与能量。(周南焱 供稿)